並且為此向皇帝陛下求情,但是李世民沒有答應,而是強行解除了城陽公主和杜荷的婚姻,據說已經在物色新的駙馬人選。

得知此事。杜荷不禁有些後悔,自己這樣要殺她的父親,她竟然還幫自己求情。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可惜為時已晚。解除婚約也好。即便曾嫁做人婦,但城陽是嫡出的公主,如今再嫁,長安的世家子弟也會排成隊。爭搶這個駙馬資格的,對此杜荷一點都不擔心……

……

太極殿裡,朝會仍在繼續。

馬周和李世民丟擲這個引子之後。接下來心知肚明的臣子們便該行動了,首先出場的御史柳擎。

“陛下,皇長子謀反固是大錯,但過去也曾有功於國,將功雖不能完全抵過,但可否饒皇長子一死?”

柳擎道:“皇長子犯錯,且是謀逆大錯,但陛下慈父情懷,可否饒恕皇長子不死?”

兩個理由,一公一私。

李承乾身為太子多年,也曾經主持了不少政務,以往李世民外出巡幸的時候,都是讓李承乾監國的。說他有功於國倒也在情理之中,尋常臣子立下大功之後,都可以獲得免死的丹書鐵券,何況是皇長子,曾經的東宮太子。

於私,李承乾是皇帝的兒子,兒子犯了錯,一味地懲處甚至殺了似乎也太過殘忍。試問子女犯錯,哪個父親應該都有原諒兒子的想法,如果錯過不能原諒,那麼也會有惻隱之心,儘可能地多加寬恕和疼愛。

皇帝也是人,也有惻隱之心。

柳擎也不知道是受了李世民本人的授意,還是政事堂的宰相們安排,反正這番發言恰好開了個頭,讓這件事有了別的轉機。

接下來果然有好幾個人出面發言,大都是文臣,武將們都很識相地沒有參與到其中。謀反這種事,最忌諱的便是武將參與,所以原則性問題不能犯錯。

隨著發言的繼續,參與保全李承乾的人越來越多,申國公高士廉之後,宰相房玄齡也出面了。

“陛下,臣負責與馬周審理此案,原不該表態,但皇太子之過多少情有可原,懇請陛下寬恕。”房玄齡作為當朝宰相,發言自然是格外有分量的,他出來請求原諒李承乾,自然意義非凡。

至於先前的高士廉則是長孫皇后的親舅舅,他出來保李承乾自然也是有道理的。

岑文字緊隨其後,作為中書侍郎,天子近臣,他比誰都清楚皇帝陛下的心思,自然會站出來保李承乾。

這三個人出面,分量一下子很重很重,朝堂上的所有人也看的分明,心中也都漸漸有數。

就在他們愣神的功夫,長孫無忌出面了,行了個大禮直接跪在地上,沉聲道:“陛下,皇長子是臣的外甥,臣的話自然也有私心,懇請陛下寬恕,免皇子死罪。”

沒有任何理由,直接告訴你我有私心,長孫無忌在這件事堪稱是光明磊落,也直截了當。他這番看似沒有說服力的話,實際的效果卻是最有用的,因為其中不僅有他長孫無忌的面子,還有長孫皇后的面子,分量十足。

同時向所有人表明,我這個當舅舅都有私心,可以明確說出來,那麼皇帝陛下作為父親,豈能沒有惻隱之心?這沒什麼不對的。否則豈非冷血?

李世民聽到之後,搖搖頭,輕嘆一聲:“你們啦……”

只是一聲嘆息,再沒有其他言語,這是什麼意思?難不成父皇不打算饒恕李承乾?李泰不僅微微錯愕。

也就是他錯愕的功夫,身旁一道人影閃出,定睛一看正是晉王李治,只見他上前道:“兒臣懇請父皇寬恕皇長兄死罪!”

都在求情,晉王李治出面又多了一層新的意義,這是來自於兄弟間的求情。雖然大理寺沒有定案。但是外界有傳言說東宮謀反當日,曾有人闖入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