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不說了,威廉二世曾經仰慕的一個女人,成了俄國沙皇的妻子,她就是原名愛麗絲。維多利亞。海倫。路易絲的公主,現在被稱為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的俄國皇后。

除此之外,威廉二世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所有政治家當中,又是一個最為誠實之人。曾經有人這樣評價他,說他在一戰當中的作為,不過是一個誠實的莊稼漢與一群精明商人的爭鬥。

在這兒,我們姑且不必去論這件事的對錯,我們也不必探討這位威廉二世陛下到底是不是這樣老實。但他曾經傾慕過的姑娘,首先拒絕了他的營救,現在則在葉卡捷琳娜堡被他親自送回俄國的布林什維克殺了全家。

雖然他不是一個糊塗的德國皇帝,不會用他的憤怒,使好不容易費盡心機結束的東線戰火重燃,但代價一定不會一點也不提。具體的代價我們無法知道,但從歷史上記載的事情我們看得到,佈列斯特被割讓了。

如果論及威廉支援布林什維克的最早的願望,應該是結束東線戰場,那麼為何會多割出一塊佈列斯特呢?難道他不擔心會惹來俄國布林什維克政權的反噬嗎?箇中的原因今天我們已經無法猜測,只好依據當時的這些事件來進行判斷、分析。

俄國布林什維克在而臨國內的反叛、附近國家的不懷好意的時候,他們只能屈辱的接受這一條件。

1917年12月3日,談判開始,德國提出了把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的區域性和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的全部割讓給德國並賠款30億盧布的苛刻條件,這引起了布林什維克黨內嚴重的分歧。列寧主張接受德國的條件,簽訂和約,為新生政權爭得喘息機會,季維諾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爾喬姆、斯塔索娃、斯維爾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員支援列寧。

布哈林為代表的“左派**者”反對簽訂和約,主張對帝國主義繼續世界大戰,中央委員布勃諾夫、烏里茨基、洛莫夫支援布哈林;托洛茨基則主張停戰,復員軍隊,但不與德國簽約(即不戰不和),中央委員克列斯廷斯基、捷爾任斯基、越飛支援托洛茨基。

1918年2月15日,德軍近逼彼得格勒。鑑於形勢已十分嚴重和緊迫,列寧表現出十分焦急的心情,先後作了8次發言。他宣告,如果還繼續採取空談革命的政策,他就要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員會。

會議開了一通宵,爭論十分激烈,其間斯大林曾出現動搖,認為可以不簽約,但開始談判。列寧當即批判斯大林的這種態度,他說:“斯大林說可以不簽訂和約,那是不對的,必須簽字接受這些條件,如果你不簽字接受這些條件,那三個星期之後,你就得在蘇維埃政權的死刑判決書上簽字。”

斯大林很快承認了自己的過錯,表決投票時支援了列寧的觀點。由於列寧艱苦不懈的說服工作,次日凌晨4時50分,會議以微弱的多數透過了同德國簽約的報告。

2月30日,佈列斯特和約正式簽訂。

按照合約,蘇俄割讓上百萬平方公里領土,賠款60億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員的職務。但蘇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剛剛誕生的蘇維埃政權爭取了喘息的時間。

德國人滿懷信心的轉向了西線,可接著情況就出現了逆轉。

時間在又一個聖誕節即將來臨的時候,基爾軍港的水兵們絲毫沒有喜悅的感覺。他們過著的是一種惶惶不可終日,時刻都憂心仲仲的日子。

這是因為,當法國方面簡易航母完工之後,與英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組成了聯合艦隊。更加強大的空中力量,已經將航母沒有完工的德國大洋艦隊完全封鎖在港口之中。現在,大洋艦隊的每一次出擊,就像去自殺一樣,凡是出航執行巡狩任務的軍艦,就從來沒有見到他們回航過。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