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這在當時已經是極其 奢侈的事了,一家五六口人擠在不到10平方米的屋簷下的情景隨處可見……”

當天上午10點,在去華陰市委、市政府採訪時,趙冠軍卻看到了另一幅情景:“新蓋的市委辦公大樓非常顯眼,除了樓宇高大之外,樓外牆採用的玻璃幕牆顯得格 外闊氣……”

在這棟闊氣的大樓裡,趙冠軍遭遇到了少有的冷漠。趙冠軍在電話裡告訴記者,“到市民政局,聲稱局長下鄉了。去市政府,別人冷冷地說,市裡分管移民的領匯出 差了。到市委宣傳部,那位宣傳部長先是查戶口一樣將我盤查一番,然後如臨大敵般上網檢視我的記者證,這才愛理不理地告訴我,不能安排採訪,只能保證我在庫 區的人身安全。沒辦法,我想到市移民局去碰碰運氣,但辦公室的人告訴我,局長已下鄉好幾天了……”講到這裡,趙冠軍笑了——從電話中傳來的笑聲裡,記者感 覺到那一定是苦笑——有這種遭遇的記者大多隻能發出這樣的笑。

笑聲過後,趙冠軍嘆息道:“當時,從大樓裡那些人的口氣和眼神裡,我察覺出各部門似乎已合夥形成了一個忽悠記者的防禦體系,整棟大樓都瀰漫著一股濃濃的 ‘防火防盜防記者’的氣息。”

這種“氣息”令趙冠軍又氣又急,他敲響了市委書記辦公室的門。書記不在,卻引出了書記隔壁的市紀委書記。問明情況後,紀委書記在電話上責問接電話的人:你 們怎能這樣對待媒體記者?快讓有關部門的負責人都來介紹情況!

紀委書記的指示不到五分鐘就招來了七八個“負責人”,介紹身份時,趙冠軍這才知道:民政局、移民局等部門的領導們並未出差。趙冠軍抓緊時間就“03洪災” 及中央撥款、當地救災等情況盡行了採訪。領導們的回答與移民的反映大相徑庭。後來,趙冠軍在那篇題為《5906萬元救災款的魔法歷程》裡寫道:

“03?8洪災”8個月後,重回家園的災民們看到:麥田變成了沼澤,房屋變成了瓦礫堆。那時,災民們沒有怎麼心慌,因為他們記著市裡領導的承諾。當時,某 副市長承諾,洪水過後,“村民的每一片瓦都會得到補償”。

不過兩年過後,雖然災民們還沒有得到有效安置,但當地官員的說法已經與之前有了較大變化。1月6日,華陰市委宣傳部一位袁姓副部長對前往採訪的《公益時 報》記者稱:“當年的洪水是天災造成,我們絕對不可能犧牲村民的利益炸燬堤壩保護市區,村民是不能向政府申請賠償的。”

趙冠軍在文中說,其實,災後,國家發改委很快就向陝西方面緊急下撥了5906萬元救災專款。不過,災民們對此並不知情,他們只是記得當時政府讓他們填寫了 華陰市“03?8洪災農林果漁損失調查表”。直到2004年10月,災民們準備重建家園時,意外見到了一份宣傳材料,上面有“國家對新建住房戶按每戶 1。5萬元進行補助”的內容。

醒悟過來的災民們在前往渭南市移民局諮詢後知道了國家發改委的那筆撥款,但華陰市移民局矢口否認有這麼一筆款項,說這事跟華陰市移民局沒有任何關係。

2004年12月1日,災民派代表趕到北京向國家發改委反映情況。華陰市一位姓聶的副市長趕到國家發改委,在那裡,聶副市長承認國家給華陰市3474戶災 民撥款已經到位。他承諾,待災民一回到陝西,馬上兌現。但直到2006年元月,災民們依然未見分文。

災民還向記者反映,“聶副市長所說的受災戶為3474戶不太屬實。以高家村為例,該村實有戶數370餘戶,華陰市卻上報了417戶,相差近50戶。”

可這些情況,在那次採訪會議上,都被移民局、宣傳部的官員們否定了,他們強調:救災工作很有成效,受災移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