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大學校園裡鬧得沸沸揚揚的有關“男女同廁”的爭議。

爭議的導火索,是臺大社會學系的教授孫中興提出的一個動議,這個動議的基本主張是,校園的兩性平等應該從男女學生同宿共廁做起。

臺大教授構建的雙性廁所,“男女如廁,機會均等”。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的孫中興教授如今正在該校構建一個“體現男女平等”的雙性廁所。教授的構想是,在性別平等的廁所裡,沒有男生專用的小便斗,只有男女共用的馬桶。

在孫中興教授看來,雙性廁所有許多優點:首先,男生不使用小便斗後,男女同學排隊上廁所的機會均等。

其次,在雙性廁所中,男女同學可學習互相尊重及廁所禮儀,男生也不會再把廁所搞得很髒。

而且,男女共廁能抑制偷拍歪風。關於這一點,孫教授解釋說,在雙性廁所裡,歹徒裝設針孔攝影機拍攝到的還有男生,這樣女生被拍攝的機率就可降低50%……

此外,孫中興還設計了體現性別平等的宿舍。這種宿舍包括男女同棟分層式,或男女同層樓、房間間隔分散式,甚至還有男女共用同一個房間大門,裡面再隔成男生房、女生房等多種方案。

孫中興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梁山伯和祝英臺一起唸書時,也是共宿同廁。同時他還宣稱,下學期將讓學生投票選出中意的方案。

雙性廁所是好是壞爭議不斷

臺大孫教授的提議自出爐之日起就備受爭議。據報道,對於孫中興的新奇想法,臺大女生普遍叫好,男生反而有些遲疑,很多男生對這個提議表示反對。

以廁所構想為例,有教授認為,一旦有男性進入女廁,會讓女性提高警覺而緊張;其次,有可能給色狼以可乘之機;另外,如廁時異性在一旁,反倒覺得沒有安全感。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銀河則表達了獨立的觀點,在漸進的前提之下,他贊成“男女同廁共宿”的做法。那麼,對於部分學者的質疑,李銀河研究員又是怎樣反駁的呢?

“有人認為雙性廁所會給色狼以可乘之機,可是他忘了,在男女分廁的情況下,難道就能保證沒有色狼闖入異性廁所嗎?”

“這實際上是對一種社會需求的滿足。”

社會學家李銀河告訴記者,“男女同廁共宿”的最大意義,也許並不在於上述種種優點,而在於它對某個社會群體的關懷。那麼,李銀河女士所指的社會群體指的是哪一群體呢?男性,還是女性?結果,答案是兩者都不是。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6%~10%的人屬於跨性別人群,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李銀河說,“這個群體認為自己既不屬於男性群體,也不屬於女性群體,處於生理和心理的模糊地帶。”

李銀河告訴記者,跨性別人群很早以前就有了,如今我們時常聽到的“易性者”、“易裝者”(本報曾經多次報道過)都屬於這一群體。

“在歷史上,跨性別人群曾多次興起跨性別運動,這一運動提出的目標是,在一些場合下取消‘男’、‘女’的標識。比如說廁所,就希望不要出現‘男’、‘女’的字樣,另外包括駕駛執照、一些證件等,他們希望把性別一欄取消。”

在上個世紀中後期,“跨性別人群”就已經是引人注目的字眼。

今天的社會學界普遍認為,性別主體的出現和自覺,總是在歷史過程和環境變遷中形成的,而改變社會的過程則少不了新性別主體的現身以及相關論述的發聲。

1967年,“男變女”變性人克里斯丁·喬金森描述自身於50年代變性過程的自傳出版,這個聳動的話題吸引了美國眾多媒體的報道,也首度為大眾描繪了企圖變性的個體的無奈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