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野,否則除非他不想要他的晉綏軍了,那時不僅他不會再和閻錫山客氣,就是蔣介石和張學良也沒有辦法再坐山觀虎鬥了。

夢曦去下達作戰命令,陶蓉拉過一把椅子讓宋哲武坐下,正要去倒水,放在作戰室另一端的電話機突然急促地響了起來,這急促的鈴聲讓宋哲武心裡不由一沉,是傅作義……

一個不安的念頭在他的心裡升起。

陶蓉疾步走過去,從一個參謀手中接過電話,語氣急促地和對方通起話來。

從陶蓉和電話另一端的人的對話中,宋哲武聽得出對方是在代縣負責指揮北線的李文田。

很快,陶蓉放下電話,幾乎是小跑著回來向宋哲武報告:“燦軒來電話說,應縣的趙軍長報告,在應縣以東的大臨河發現大批晉綏軍,同時在代縣的梁軍長也報告說,他留在繁峙附近的偵察部隊也發現了晉綏軍,估計應該是從茹越口方向過來的,目前,這兩股晉綏軍的番號不詳,還在偵察中。”

“還有,從茹越口方向過來的這股晉綏軍已經兵分兩路,一路直撲繁峙,另一路向西開往代縣方向,現在已經接近棗林鎮。”

宋哲武一邊聽著陶蓉彙報情況,一邊幾步走到地圖前,在地圖上尋找著大臨河和茹越口的位置。

陶蓉迅速在地圖上找到兩處地點,指給宋哲武后,思索著說:“雖然出現在大臨河和茹越口的晉綏軍番號和數量還不清楚,可是基本能斷定,出現在大臨河的這股晉綏軍是準備進攻應縣的,而且這股晉綏軍不是主力,應該是疑兵,目的是想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而出現在茹越口的這股晉綏軍是主力,我軍撤回駐繁峙的部隊,晉綏軍應該還不知道,他們此舉明顯是要圍殲我軍原駐繁峙的部隊,進而威脅代縣。”

“說說你的理由。”

對於陶蓉的判斷,宋哲武不置可否點點頭。同時,摸出香菸點燃。

“很明顯,我軍在右玉、應縣、雁門關、代縣等地有五、八、九三個軍,總兵力近十萬人,而大同的晉綏軍,據我們掌握的情報,傅作義此番帶到大同的只有楊耀芳、王靖國和他自己的第十軍,加上大同的楊澄原軍和兩萬多補充兵,總兵力和我軍相差不大,也只有十多萬人。”

“晉綏軍如向我軍進攻,他不應該先打應縣的主意。在應縣我軍經過調整,那裡的兵力跟他們一個軍差不多,晉綏軍要想拿下應縣,沒有兩個軍是不成的。而且,即使晉綏軍拿下應縣,也不能馬上威脅到太原和晉北的聯絡,他們前面還有雁門關。他要想威脅代縣,割裂太原和晉北的聯絡,必須還要拿下雁門關,以他們現有的兵力根本做不到。”

“特別是傅作義向我軍進攻,他不會不留部隊保衛大同,大同可是晉綏軍現在在晉北佔據的唯一重鎮,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的,要保證大同不出問題,最少也要留兩萬人,也就是晉綏軍的一個軍。而且,如果他要進攻雁門關,他還要在應縣保留部隊,防備我軍在右玉的部隊斷了他的後路,他能用於雁門關的部隊不會超過六萬人。”

“傅作義要拿他剩下的這六萬人在雁門關這樣險要的地勢和數量相同的我軍較量,他是絕對佔不到什麼便宜的,這一點傅作義不會不清楚,而且,至少他是不會再短時間內得逞的。”

陶蓉手指下移,指著代縣說:“可是,傅作義如果要用這六萬人直接進攻代縣,機會要比攻擊應縣和雁門關多一些,而且,只要拿下代縣,立刻就會斷絕太原和晉北部隊的聯絡,如果機會合適,甚至還會威脅到我們在晉北部隊的安全。”

陶蓉肯定地說:“因此,我判斷在繁峙出現的是晉綏軍主力,出現在大臨河的僅僅是傅作義牽制我軍的疑兵。”

對於手握近十萬大軍,但又遲遲不肯動作的傅作義,宋哲武一直是把他視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