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林南了。

法律制定出來後,林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劃一和穩定。在黃龍初年,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執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林南卻反覆思考,慎之又慎。他說:“人死了不能再活,執法務必寬大簡約。”由於林南的苦心經營,黃龍初年法制情況出奇的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一個月之內竟然那隻三個人被判了死刑。

另外華夏封建王朝的經濟特徵是“重農抑商”,商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相當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種田人要低好幾個等次。這也是華夏的封建經濟一直得不到實質性發展的主要原因。

林南下旨禁止歧視商人,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在林南政府的倡導下,大隋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城市象雨後春筍般地興起。成為當時世界商業最發達的國家,商業城市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楊州、益州,和西北的沙州、涼州。首都洛陽和陪都長安則成為了世界性的大都會。

黃龍三年,也就是林南當上皇帝的第三個年頭,大隋已經成為了當時世界最為文明強盛的國家,首都洛陽更是世界性的大都會,就象後世的美國紐約一樣。隋帝國是世界各國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陽光地帶”,各國的傑才俊士竟然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往隋帝國跑。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使節,在看到隋帝國的高度繁榮和文明之後,自己的國家在他們心中和沒有開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於是就不想回國,千方百計地要留下。

隋朝高度發展的文化,使來到華夏的各國人民,大多數以成華夏人為榮。不僅首都洛陽,全國各地都有來自國外的“僑民”在當地定居,尤其是新興的商業城市,僅廣州一城的西洋僑民就有二十萬人以上。隋王朝成為了華夏曆史上少有的開放王朝,外國人入境和華夏人出境並沒有太嚴格的限制,即不擔心華夏人出去後忘本忘祖;也不擔心外國人進來後喧賓奪主。

此時的華夏人已經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國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強的土地,不擔心外來文化把自己淹沒。隋王朝的國民素質是如此之高,對外國僑民既不歧視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來主義”,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國民氣度和王者風範。外國人在華夏就象華夏人在自己家裡一樣,享有和華夏人一樣的公民權力,不但可以發財致富,還可以從政當官。來自阿拉伯帝國和法蘭西的僑民竟有不少在華夏擔任官職的,有的還擔任部長級高階官員。

隋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華夏學習先進文化,但唯一不接收的就是東瀛人。東瀛的官派的公費留學生連派了七批,每批都有幾百人,隋朝卻概不接受。使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東瀛民族更加沒落了下去,幾乎被高麗人踩在腳底下。

黃龍五年,林南下旨開鑿大運河。不過他並不急功近利,徵來的勞役也不多,開鑿的程序也很緩慢。設想是先挖一條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再挖一條從洛陽到江蘇清江約1000公里長的“通洛渠”;再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再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就會有一條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了。

光景荏苒,黃龍五年秋,這一年的林南已經26歲了,5年的時光已經讓他變的更成熟,不再是以前的吳王了。日日批批奏章,閒暇時陪著一眾妃子們打打鬧鬧已經成為了自己唯一的生活,雖然乏味,但他卻已經習慣了。唯一遺憾的是,這5年之中竟無一個妃子添丁,林南自然知道是自己的問題,也漸漸不去提了。

……

“哥哥,在幹什麼。”此時,林南正在南書房看奏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