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都督嘛,古來整個關中都是雍州之地,李泰居住在長安自然是也是沒有問題的。
冠冕堂皇的理由,皇帝喜歡,群臣自然也什麼可以說的。但諸多皇子心裡難免有點想法,吳王李恪這會只是說羨慕,已經輕的了。
私下裡,齊王李佑不知道說過多少次,說父皇偏心四哥云云。只是這些話一般都有意隱瞞,李世民或許知道,但畢竟都是自己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偏愛李泰也是不爭的事實,其他兒子抱怨幾句也在情理之中,不加以補償就算了,還要責怪那就更不對了。
所以這種事情最終也就不了了之,只會成為宮闈之中偶爾的笑談罷了,還都是私下的。
聽到吳王李恪這句話,楊妃的神情不由又幾分黯然,低聲道:“是啊,魏王是好福氣,可惜母親的身份,所以……你們兄弟少不得要受些委屈了。”
楊妃一直以來耿耿於懷的便是自己的出身,作為前朝公主,隋煬帝的女兒,一直被朝中大臣們所詬病或者說忌憚。
這樣一重身份對一個妃子而言無所謂,只要皇帝寵愛,不嫌棄就行了。身為一個前朝亡國公主,能夠苟活於世已經不錯了,現在在宮闈之中為貴妃算是幸運,難得的榮寵,沒什麼不滿足的。
但延續到兒子身上就不同了,因為有前朝皇族的血脈之故,李恪明明很優秀,但還是被朝中眾臣們不待見。當然了,現在是有嫡長子為太子的情況下,這些並不明顯。
但如果一旦東宮有變,李恪是事實上的長子,但因為出身的緣故被人詬病,很有可能還是與東宮無緣。
這是楊妃一直以來的遺憾,或者說心結,所以為了兒子的平安,他更多時候教導兒子不要爭。
想要息事寧人,保佑兒子平安。
但有些時候,往往是事與願違的,即便兒子遠在安州,但盯著他的人還是不少。尤其是現在,東宮太不成器,日日胡鬧,已經引起了李世民的不滿。
兒子突然在這時候回到長安,實在不是什麼好事。(未完待續。。)
第二三三章 順勢而為
很多事情一旦露出端倪,很容易被人嗅到異常。
尤其是關乎皇位傳承的天大之事,本就被人高度關注,出現任何一異樣都會被有心人看在眼裡,然後無限放大。
太子李承乾這一年來表現不好,東宮太傅們沒什麼好評,連皇帝陛下也唯有不滿。臨近年關,突然下旨將分封在外的皇子全部召回長安。
雖然沒有進一步的動作,但在許多人眼裡,這已經是極為明顯的訊號。
太子殿下恐怕失寵了,甚至連東宮儲位都有些風雨飄搖的感覺。
尤其是那日三位年長的皇子進入承慶殿見駕,李二陛下對吳王李恪噓寒問暖,對魏王李泰也是青睞有加,唯獨對太子李承乾不曾表態,甚至沒有好臉色。
傳出如此訊息,群臣會怎麼想?
楊妃是極為聰明之人,立即便意識到了很多問題。
身在皇宮多年,對這種政治和宮廷之事本就敏感,有些時候目光比那些智謀出眾的大臣都要好;與此同時,夫妻多年,同床共枕,對夫君李世民的心思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是以楊妃突然心生擔憂,擔憂起兒子的安全來。
她清楚地意識到一個事實,李二陛下對太子李承乾不滿是不爭的事實,但真的有廢立念頭嗎?
恐怕不見得,一個很明顯的訊號,承慶殿中情形算是宮闈機密,皇帝對皇子們的態度更是干係重大,關乎國朝穩定的大事,怎麼會輕易洩露出去呢?
承慶殿中侍候的內侍宮娥、禁衛軍都是精挑細選之人,一個個全都守口如瓶,沒有膽量。也壓根不會將內情洩露出去。
是皇子們所為?顯然不是,李承乾不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