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還追賜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鄭國公的爵位,並賜以“文貞”二字為諡號,褒揚之意再明確不過。

除此之外還命閻立本為魏徵作畫,懸掛在凌煙閣上,位列第三,足可見皇帝對其恩寵。衡山公主的賜婚詔書幾乎是同時下達的,長孫皇后嫡出的女兒本身就血統高貴,結果沒有下嫁關隴貴族之家,而是許配了魏徵之子魏叔玉。

足可見皇帝陛下對魏家的寵信程度,以及對魏徵之死的惋惜,尤其是聽說了皇帝陛下獨自一人在承慶殿背誦《十思疏》,甚至為此落淚的情形後,朝野上下更是唏噓不已。

眾人紛紛頌揚皇帝陛下仁厚,對待大臣有感情。同時感慨魏徵的人生,生前那樣的頂撞皇帝,死後得到這麼多的榮耀,尤其是皇帝陛下的懷念,也算是死得瞑目了。

李世民還特意命工匠在禮泉為魏徵修建墓穴,並且賜給諸多喪葬用品。以國公之禮厚葬的。但是魏徵之妻裴氏卻稱魏徵生前為人節儉,死後也不想鋪張,於是乎婉言謝絕了皇帝的賞賜。

只是用小車裝上魏徵的靈柩運送前去墓地下葬,饒是如此,牌場卻一點也不小。皇帝陛下親自率領百官出城相送,並且手書碑文悼念。

此情此景,讓很多的官員心生感慨,在這樣的太平盛世,遇到這樣賢明仁厚的君王。該全力誓死效忠才是。等到死了以後,能夠有魏徵三分之一的哀榮,這一輩子也算是值了,族譜之上更可以大書特書,足矣流芳百世。

魏徵之死是悲傷之事,但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長安緊張的氣氛,但基本情況始終不曾改變。

而且這件事本身對局勢是有所影響的,因為魏徵是東宮洗馬。是太子李承乾的師長,在如今這個特殊的時候算得上是東宮的一根定海神針。

得知魏徵嚥氣之後。魏王李泰可以說是拍手稱快,別提有多得意了。當初李世民下旨讓魏徵入東宮為洗馬,李泰可是相當鬱悶的。

魏徵這樣的人很頑固,有時候甚至還有幾分迂腐,做事做人不怎麼繞彎子,太過直接。在朝野得罪的人不少。但因為其品行卻也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從其死後的情形便可見一斑。

儘管很多人之前和魏徵相處不是很愉快,甚至有嫌隙和仇怨,但仍舊前去魏家弔唁致哀。雖說這與皇帝陛下對魏徵的特殊哀榮有關係,一定程度上卻也是魏徵個人魅力的體現。

東宮有這麼一個人在。自然是佔了很多便宜的,魏徵前去上任才不過一兩個月,太子的品行已經好轉了很多,至少在表面上這樣。東宮的風氣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且魏徵利用自己的影響,讓朝野上下開始對東宮有所改觀,相信太子殿下正在改過自新,最終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儲君,將來能夠成為天下明主。

如果能給魏徵足夠的時間,或許這些真的有可能達到,可惜他病倒了,且病倒了之後一連串的打擊便飛向了東宮,讓李承乾難以招架。

是的,缺少了魏徵這樣經驗豐富,中流砥柱式人物的支援和幫扶,年輕的太子李承乾哪裡能夠應付這樣的情形,以至於現在是疲於招架,幾乎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惜已經做好了最壞打算,準備鋌而走險,放手一搏。

由此可見,魏徵對東宮的意義何其重大。有魏徵在,李泰在很多天甚至有些食不甘味,甚至睡不好覺。

現在魏徵死了,一下子讓人放鬆了很多,太子失去了最大的臂助和依靠之後,他還能怎麼樣呢?

尤其是魏王府剛剛發動了一連串對東宮的致命打擊,馮孝約的出現幾乎給了東宮近乎致命的打擊,紇幹承基現在已經有理說不清了。

因為有了所謂的鐵證,大理寺對紇幹承基也不再那麼客氣,孫伏伽得到了皇帝李世明的默許之後,開始不再顧忌東宮的面子,對紇幹承基開始採取一些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