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
清涼的水花如疾雨一般狠狠撲打在陳鐵衣的臉上。甘苦摻雜的往事盤桓腦際,越來越清晰真切,陳鐵衣驀地鼓氣長嘯,接著卓南雁的言語朗聲吟道:“……身雖死矣,而凜凜然長有生氣如在人間者,是真可謂大丈夫!”這一喝間已是中氣充沛,目光閃亮,轉頭對卓南雁大笑道,“老弟,且看咱們兄弟誰先摘得龍蓮。”
“鐵衣兄,”卓南雁見他回覆了往昔豪邁剛勁的神采,心底歡喜,昂然笑道,“小弟仍會當仁不讓!”
兩船並行如飛,直向孤山方向插來。數丈外便是孤山腳下的“蓮池”。所謂蓮池,便是在湖水中豎起數道木樁,圍出十丈方圓的水域。水域當中又以青磚砌出三丈高一丈寬的柱狀圓臺,造型別致,外塗金漆,臺身雕有水紋,遠望上去便似一股向天怒放的金色水浪。
金臺當中精雕一條五爪玉龍,鱗甲鎦金,舞爪昂頭,龍口中銜著一朵金葉子打就的蓮花,那便是本次瑞蓮舟會的龍蓮。
只是幾道木樁之間,全以纏著綵緞的鐵索橫攔,龍舟無法穿越。格天社定下的規矩是舟上劃手運起輕功,躍上高臺採蓮,採下龍蓮的劃手,可親到孤山祈安壇下敬獻,是為“龍蓮獻瑞”。但以這蓮池之闊,金臺之高,輕功不佳之輩只有望蓮興嘆的份兒。格天社最後設下的這一關,正是有意要讓身懷絕技的各派高手大顯神通。
此刻趙祥鶴正在祈安壇上持旗靜立,面上波瀾不驚,心底卻如亂鼓齊震。
在他跟“風滿樓”最初的算計中,第一步便是讓心魂受制的陳鐵衣摘得龍蓮——這一步並不麻煩,格天社準備的龍舟看似形制相同,實則建王府和格天社的兩舟更加輕捷,何況賽會開始後,還有格天社的黃龍舟不擇手段地為建王府清除奪冠的障礙。
第二步便是由採得龍蓮的陳鐵衣到孤山玉壇下敬獻龍蓮,再乘機躍起行刺皇帝。然後他再一掌將這膽大妄為的狂徒當場擊斃。到了這時,太子趙瑗謀逆的大罪已成,百口莫辯。哪知此時瑞蓮舟會一起,趙祥鶴卻遇到兩個沒有料到之事。
原來雄獅堂主羅雪亭善於因材施教,曾創下一門真氣貫通之法,以應付群戰。其後喜好賽舟的雄獅堂弟子以此法操舟,能將數名弟子的真氣貫通一處,威力倍增。在這瑞蓮舟會上,雄獅堂白龍舟上的眾劃手以真氣貫通之法異軍突起,與紫龍舟並駕齊驅,實在大大出乎意料。而最讓他意料不到的,便是白龍舟上的卓南雁幾次呼喝,竟使陳鐵衣掙脫靈巫印,回覆神志。
趙祥鶴鷹隼般的眸子凝在疾馳來的兩艘龍舟上,五指緊攥著紅旗,心念如電般疾轉。忽地,陳鐵衣的身後有一道瘦削的身影驟然立起。趙祥鶴那比水面還要蒼暗的臉上終於破出了一絲笑意:“怎地忘了他?這時或許只有他才能反敗為勝!”
……
龍舟轉瞬間便衝到了蓮池旁。晚霞般的紅緞、金浪狀的高臺在淡青色的湖水中顯得格外刺眼。沿岸百姓喊聲震天,金鼓齊鳴緊密得像是連成一片,震得湖水也似沸騰了一般。
隨著卓南雁龍旗招展,眾劃手忙變換槳法,白龍舟立時在蓮池前打了個橫,盪出大片水幕。瀲灩的波光中,卓南雁雙臂一振,白鶴沖霄般疾掠上赤紅的木樁,正待再次飛起,陡聞背後響起陳鐵衣的一聲怒喝,聲音短促沉悶。
卓南雁一驚回頭,卻見身後躍來一襲紫影,奇快如電地直向木樁上射去,而陳鐵衣卻趴在紫龍舟頭對他憤聲咒罵,但身子僵直,顯是被那人點了穴道。“餘孤天!”卓南雁只掃了一眼那紫杉劃手的背影,登時心底劇震,“我怎會忘了他!”
趙祥鶴的眼芒卻是一燦,陰鬱的臉上終於破出一絲笑意。“風滿樓”以巫力降服陳鐵衣,餘孤天自然乘機混入紫龍舟內。他奪了龍蓮,一樣可以登壇敬獻。而他此時扮作建王府的劃手,若是乘機行刺皇帝,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