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往中原京師洛陽而去。按下他們暫且不提,再說此時中華極北的烽火戰情。
已經陷入水深火熱的北疆戰情,已將近糜爛。
中原王朝的軍隊,實在抵擋不住擁有召屍之法的九幽軍團。當鎮東侯薛仁顯的五萬青州兵幾乎全軍覆沒之後,不出半個月,杜崇佑的雍州軍和夏侯勇部的涼州兵,便分別往東西兩個方向敗退了。
雖然都是敗逃,本質卻大不一樣。兩支大軍都隨著九幽軍團的攻擊,先沿著西南流向的弱水河一路向下潰退。只不過當過了弱水中段的王朝要塞“肩水金關”,杜崇佑卻率領著五萬多殘存的雍州兵馬,拋下夏侯勇自顧自地朝東竄逃了。
為什麼大敵當前,杜君侯要分散實力?這位鎮北侯杜侯爺並非傻瓜。一路潰敗,精明的侯爺便發現,那些九幽軍團彷彿跟這位夏侯老弟八輩子有仇,雖然雍州部和涼州軍混雜在一起逃竄,他們卻偏偏專挑涼州軍下手。戰場之上刀劍又無眼,雖然不是衝著雍州軍去,但跟著涼州兵,也著實跟著吃了不少苦頭。
見得如此,鎮北侯當機立斷,明面上跟關外侯夏侯勇說,現在異族軍團迫近,他們兩支軍隊還是分開撤退為好,免得被人一鍋端。但這只是表面說辭。實際上,便是這位鎮北侯杜崇佑,不準備跟這倒黴蛋夏侯勇一塊兒殉國了。
檯面上的說辭,固然冠冕堂皇;時局糜爛到這種地步,這種冠冕堂皇的說辭卻已僅僅是說辭了。分兵之時,那杜崇佑扯開臉皮,毫不掩飾地警告夏侯勇,如果他們涼州兵還敢跟過來,莫怪他翻臉無情
到了這種地步,往日心高氣傲的關外侯也只好忍氣吞聲。憋了一肚子火,他引著涼州部的殘兵沿著肩水金關之南這段西向的弱水河,一路往敦煌郡的方向敗退了。
鎮北侯的判斷果然沒錯一等兩支兵馬分開,果然那九幽人的軍團便跟著涼州軍的後面追殺下去
不過,從肩水金關到敦煌郡的這一路上,關外侯世代苦心經驗,每隔幾百裡還分佈著大小不等的要塞關隘,分別以“障”為名,如偃泉障、西部障、崑崙障、魚澤障等。夏侯勇潰敗之時,還期望依仗這些要塞屏障抵擋一時。
只不多到了這時候,平時看起來固若金湯的要塞在九幽人白骨軍團的攻擊下,仍脆弱得不堪一擊,薄弱如紙。每一次大要塞的防守,簡直便是一場屠殺,除了扔下更多的屍體,讓九幽軍團更加壯大,別無其他的用處和效果。
轉眼間,夏侯勇的殘部便退到了敦煌郡裡。原本號稱精銳十萬、傲視天下的涼州軍,此時只剩下了二三萬。原本夏侯勇賴以橫掃北疆的夜煞騎兵旅和血海法師團,這時也損失慘重,所剩無幾。
到得今日,原本笑傲北疆、威震胡夷的中原王師精英,轉眼便被突然崛起的詭秘異族打得落花流水,如秋風掃落葉般,不僅潰敗,還被殺得肝膽俱裂。往日精銳的王師,龜縮到敦煌郡城裡,只敢躲在並不高大的城牆後,惶惶不可終日。
而敦煌郡再往西,也不用太遠,便是兩個著名的關隘:陽關和玉門關。
這兩個地方,對中土之人有著尤其重要的象徵意義。“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所有這些中原文化中流傳的詩句,無不在強烈地說明著,陽關之西、玉門關之西,便不再是中原帝國光輝能夠真正完全籠罩的地方。
可以說,作為現今中原朝廷在北疆一貫的象徵力量,關外侯夏侯勇,縱橫北國、百戰不殆的涼州軍團,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之時,退無可退了。若真出了陽關和玉門關,那便和流寇無異了。
而這時,那個仍擁有五萬多精銳之師的杜崇佑部,在做什麼呢?他們一路往東敗逃,心情也是無比的悽惶。不過所幸的是,逃出千里遠,那九幽異族真地絲毫也沒追來。
究竟是夏侯勇天生招賊、還是杜君侯福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