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下不得不將土地賣給人民軍,可是在封建思想的長期統治下,土地已經成為地主的命根,是他們賴以生存、發展、不斷剝削農民的根本所在,失去土地的他們將失去在封建社會當中繼續生存的依靠,可以說土地不僅是農民的一切,同樣也是地主的一切。
人民軍頒佈關於“土地改革”的決定,地主們雖然都笑臉相迎,表示支援人民軍的工作,其實我心裡很清楚,地主階級根本不會心甘情願做這樣的“奉獻”。如果在短期內不能將這一根本性問題解決,或從某種程度上緩解地方階級與人民軍之間的矛盾,一場大亂隨時有暴發的可能。
人民軍剛剛立足於東北,不管是群眾基礎還是階級實力,都無法達到與整個地主階級做一次徹徹底底、針鋒相對的鬥爭,而且現時期農民的思想沉悟還無法達到響應民主、走向共和的思想跳躍,畢竟農民在千餘年的封建統治下已經對這種制度變得麻木,同樣也習慣於被剝削、被統治。
雖然在大範疇上人民軍控制了整個東北地區,可是安靜的背後更是暗流洶湧,潛伏的危機隨時都可能暴發,人民軍隨時都將面臨一場新的戰鬥。一些元朝舊勢力和被打散的元軍,或幾十、或上百的在東北遼闊的土地上當上了“山大王”,他們不時搶劫商旅、襲擾百姓,對整個東北的治安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同時,東北雖然物資豐富,物產富饒,但是都未曾經過開發,工業的基礎幾乎為零,商業的發展主要以松江的鹽場和農產品為依託太過單一。農業方面,雖然廣大農民得到了土地,但是落後的生產方式,遠遠不能讓這片黑土地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糧食畝產實在是低的可憐。
取東北不易,治東北更難,方方面面的改革都迫在眉睫,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在兩個月的工作當中,人民軍頒佈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不斷建全各項法律制度,人民群眾的熱情也相當的高,這是唯一可以讓我們覺得欣慰的地方。
軍事方面,由於前期一連串的戰鬥當中暴露出太多太多的問題,而因為這些問題,致使人民軍付出了血的代價,有人問我為什麼手持機槍計程車兵與手持大刀長矛的元軍戰鬥還這麼吃力,其實只要想一下,答案就在眼前。
戰爭當中武器是主要因素,但並不是決定性因素,起主導作用的是人,是使用武器的人,人民軍可以說是以投降的元軍和招募的農民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普遍文化素質都不高,而且倉促間迎戰元軍,嚴重的缺乏訓練,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士兵對手中武器的效能、怎麼樣使用才能最大效率的發揮其效果都是一知半解。在兩個月內透過廣大農民踴躍的參軍,人民軍已經達到了50000人,這時我經過考慮,應該將整個部隊進行一次整編,使其在戰鬥中發揮最大的殺傷力,於是經開會決定人民軍實行的編制如下:
每班設正副班長各一名,通訊兵1人、衛生兵1人,共10人;每排轄5個班,排屬通訊兵3人,醫護人員3人,工兵5人,狙擊手4人共65人;連轄3個排,連屬通訊兵10人,醫護人員5人,工兵10人,6個狙擊小組30人,共250人。
營轄5個連,共1250人;團轄3個營,團屬通訊排,醫護隊,偵察連,警衛連,迫擊炮連共5000人,平時並不是滿編只維持在3000人左右;師轄3個團,師屬迫擊炮營,坦克營(暫時缺編)等,共20000人。
在完成一系列的整編後,人民軍現有三個師和一個獨立團,分別是:由王志新負責的一師,周良玉帶領的二師和劉國光統率的三師,獨立團長由劉極指揮主要負責偵察與刺探工作。
另外由於吸取了奧裡米戰役的教訓,任何指揮者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瞭解分析整個戰場的發展變化,畢竟戰場上涉及的因素太多,不是一個人就可以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