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華國日報》第一版的三分之二版面後,又佔據了《華國日報》整個的第二版和第三版的一部分。

在《華國日報》第一版的右邊,還有一篇文章,標題是《華國日報社評論》。趙海想,這華國的《華國日報》,堪比前世的《人民日報》,它的社論,那可了不得啊!華國今後的一些重大的方針政策,很有可能就透過這篇文章提前透露出來了。

趙海還沒來得及仔細看那篇長長的《山鄉鉅變》和華國日報社的評論,就聽趙河氣哼哼地道:“真是氣死人啊!他孫軍憑什麼跟著出名了?!點子是哥哥出的,事兒是爸爸和長才叔領著大家乾的,可現在,你們看看,孫軍倒成了大功臣了!”

在趙河的指點下,趙海這才注意到,《山鄉鉅變》的副標題下,還有三個人的名字——胡雪,錢平陽,孫軍。

趙海終於搞明白了,那天在大場院裡,為什麼胡雪和錢平陽兩人會和孫軍合影。原來他們早有計劃,要讓孫軍成為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至於他們為什麼要給孫軍這份榮譽,趙海就不明白了。

除去這個署名,報紙上還有兩處讓孫軍露臉的地方。一處是《華國日報》第二版刊登的那幅照片——胡雪和錢平陽與孫軍的合影照片——孫軍站在中間,像是個重要人物似的。

另一處是在《華國日報》的第三版,《山鄉鉅變》文章的末尾,有三個作者的簡介——

胡雪,華國日報社副主編、資深記者。錢平陽,原東山省五龍縣白龍公社下鄉知識青年,現任東山省會委副秘書長。孫軍,十五歲,東山省五龍縣白龍公社三家村大隊回鄉知識青年。

趙河說,報紙上印出來的事兒,大部分都是胡編瞎寫的。像本來只有四家人搞了聯產承包,可報紙上卻說整個三家村大隊都搞了。再譬如,交公糧的照片上,只有趙力、趙海、孫軍推的三輛小推車,可文章裡卻說,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糧食生產大豐收,三家村大隊家家戶戶,都在忙著超額交公糧。

文章中還舉了個例子說,趙力一家承包的三十三畝山嶺地,今年總產量達到了三萬九千六百零三十三斤,平均畝產超過了一千二百斤,是去年平均畝產的五倍還多!豐收後,趙力一家上交給國家和集體的公糧數達到了一萬六千八百斤,比聯產承包合同里約定的五千斤翻了三倍還多。

趙力聽趙河這麼說,立馬惱了,吆喝到:“真是胡說八道啊!把地瓜摺合成苞米,那三十三畝地一共才收了八千多斤糧食,我家從哪出糧食交一萬六千八百斤的公糧?”

趙海笑笑道:“大哥生什麼氣啊?寫這種文章的,哪個不吹啊?好歹你的名字,也上了報紙嘛!我可告訴你,這件事啊,以後在誰面前也不要再提起來了。”

趙力哼哼鼻子,不再言語。

趙河又說,本來是趙海出了聯產承包這個點子,趙世友也在被採訪時特別提過,可在報紙上,卻根本看不到趙海的名字!而孫軍,和這件事一點關係都沒有,他的名字卻印上了報紙,並且,還印出了清清楚楚的照片!還被介紹給了所有看報紙的人!!

《華國日報》是華國發行量最大、也是最具有權威的報紙。《華國日報》,就等同於華國公有會的喉舌。華國從城市到農村,每個單位、每個大隊,都有《華國日報》。孫軍在這樣一份報紙上成了頭版頭條文章的作者,還配發了照片和簡介,這怎能不讓趙河憤懣啊?

趙河的小胸脯一起一伏的,嘴裡恨恨地道:“哥,那個姓錢的不是為吳仁瞧不起你,逼他向你道歉了嗎?可現在,他們為什麼不提聯產承包是你出的點子,倒讓孫軍這麼出頭露面啊?”

趙海勸趙河道:“文章裡說了聯產承包是咱爸想出的點子,孫軍他再怎麼露臉,也是個給咱爸抬轎的人啊!《華國日報》這麼宣傳咱爸,咱爸以後能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