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兵、餘丁之外,阿巴泰還帶來了近五千之眾的包衣。此外還有三千餘名外藩蒙古哲里木部落的騎兵在一旁助陣。這些所謂的騎兵都是普普通通的牧民,平日裡就是牧馬放牛,沒經過什麼正規的軍事訓練。不過在打順風仗的時候還是很悍勇的。都是一些極為優良的炮灰。

阿巴泰的總兵力不足萬人。但是卻敢直擊高陽數萬之眾的援軍大隊。由此可見此時的滿清早已經將曾經北逐元蒙的明軍給看到泥土之中去了。這要是被徐達、常遇春、朱棣等人知道了,那可真的要在地下翻身捂臉了。(在這裡真的想要說上一句,滿清的軍事實力其實並不怎麼強大。也就是他們遇上了極度衰落猶如乞丐一樣的大明軍隊才能被某些嘴炮們吹成多麼多麼了不起。別說歷史上威名赫赫的鐵騎強軍了,單單是明初時候的那支北逐蒙元的明軍隨便拉一支出來都能踏平這些通古斯人。)

高陽編練的新軍這次帶過來近四萬之眾。其中龍騎兵總數在五千人左右,精銳的夜不收偵騎數百騎。m1857型十二磅野戰炮和m1841型六磅野戰炮。也就是大拿破崙和小拿破崙炮總計一百五十餘門。輔兵約在萬人上下。雖然說是輔兵,但是他們也都是同樣經過嚴格訓練。出戰的時候也發放武器的精兵。只要有需要,隨時都可以投入戰場。而其餘部隊全都是標準的野戰步兵連隊。

這些手持後裝燧發槍的步兵們按照各自的連隊排列好嚴整的正方形。在涉水過河之後。超過兩萬名火槍兵們排成的嚴密陣型直看的遠處的阿巴泰眼皮直跳。

阿巴泰的二子輔國公博和託策馬上前來到阿巴泰身旁,看了看遠處列陣的明軍大隊,低聲說道“阿瑪,明軍列陣未成,孩兒帶隊衝過去半渡擊之。”

阿巴泰身形魁梧壯碩,穿著一身黃色戰甲,身後親衛高舉著一杆皇底紅邊的大旗,騎乘在戰馬上看著遠處的明軍大陣微微搖頭。低聲說道“不對勁。這夥明軍和咱們之前遇過的不一樣。”伸出馬鞭指著遠處的軍陣,低聲說道“你看看,號令整齊,行進如一。列好陣勢之後既無人亂跑,也無人大聲喧譁。以前見過的明軍哪裡有這樣的?單單就是看著也知道不是普通弱旅,豈是你的馬軍突擊能夠擾亂的?”多年的戰陣經驗讓阿巴泰敏銳的察覺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

“那咱們就這麼看著?看到他們全都過了河再打?”頭皮刮的錚亮的博和託問道。現在明軍正在渡河,半渡而擊的戰術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就這麼眼睜睜的放過這個好機會,的確是讓人不甘心。

阿巴泰默然不語,銅鈴般的牛眼死死盯著高陽的新軍。粗壯的手指一下一下的敲擊著的佩刀。過了一會之後,目光一凝,沉聲說道“讓烏力罕帶著他的人去衝一下試試明軍水準,看看是不是虛有其表。咱們的人先不動。”

滿蒙親善,是滿清一直標榜的國策。不是說他們的關係有多好,恰恰相反,兩邊曾經打的不可開交。努爾哈赤剛剛起兵的時候四面八方全都打了一遍。仇家無數。皇太極上臺之後為了拓展滿清的生存空間,將前期的主要打擊目標放在了最後一代成吉思汗虎蹲兔的身上。幾年的苦戰之下,將這位林丹汗給滅了。這才收服了蒙古人。

真正的原因是滿清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哪怕是在入關之前滿清實力已經大為膨脹,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年旗丁撐死也才不過十萬出頭。

當年為了對抗幾乎是人力資源無窮無盡的大明,滿清瘋狂拉攏蒙古各部,用以壓制大明。平日裡蒙古人的待遇自然是要高過那些以漢人和朝鮮人為主體的包衣奴才們。但是此刻阿巴泰想要去試探高陽所部的實力,那些無馬的包衣們自然做不了。而他又不想讓自己手下的旗丁們去冒險,自然是輪到這些二等公民們上場了。(未完待續)

ps:前兩章的章節數寫錯了,這種失誤太不應該了。對不起大家,給大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