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的大印,想大批次的轉賣銅廠、銀礦也是不可能的。

“滇西的礦廠。”

“可以!但稅賦要加上三成。所出的錢糧,起碼要足夠一萬人馬,三年的花銷。”

“賦稅免談,錢糧減半。”

“賦稅兩成,兩年的錢糧。”

“賦稅三五年之後再說,畢竟新開礦場,投入不小,大人您徵稅的話,就會減少滇銅的出產。

在錢糧上我們可以退讓一步,八千人三年的錢糧,一年一付。”

“成了!借鹽課的那十萬銀子,你們一併付了,至於賦稅,看看銅廠的產量再說,你啊!倒是個做商人的好材料。”

錢糧有了林則徐心裡的一塊大石也算是落了下來,至於許出去的銅廠、銀礦,到時候產量好了再收回來也不遲,這些商人到時候也只能徒呼奈何。(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一章 楊家綠營(三)

其實楊猛要收回滇西的礦廠,也不怎麼麻煩,但裡面涉及到了利益之爭,這個黑鍋還是總督府背上為好,楊家的名聲,還是很重要的。

現在楊家除了仁善就是鐵血,這黑心的名聲,還是讓林老虎和朝廷來頂著吧!再有就是自己以後的算計,還少不了這些礦廠,就當是個誘餌也好,林老虎咬了鉤,以後管保他逃不出自己給他設下的樊籠。

林則徐派人與楊猛安排的一眾雲南商戶簽訂了礦場山裡交易的地契,蓋了總督府的大印之後,五十萬鷹洋和一萬石粗糧,也被督標押進了大理城。

鷹洋,是個什麼來路,林則徐清楚的很,看來自己的謀劃,就要在楊老三的身上成真了,楊家和雲南的商戶,要是與洋人之間沒有交易,林則徐也會覺得沮喪,這五十萬鷹洋,倒是個極好的玩意兒。

林則徐成了大戶,滇西的官員們也聞到了腥味,要錢的摺子,如雪片一般直撲大理而來,有些事兒就怕有心人的攪和,而楊猛這次就做了一回有心人。

各府縣要錢的摺子一律被林則徐駁回,而楊猛也加快了籌建滇西綠營的腳步。林楊聯手經略滇西,許多以前與楊家若即若離的官員們,也開始向楊家靠近,連林則徐都親近楊家,這雲南還有哪個是楊家的對手。

楊猛藉著林則徐,又在滇西的官場撈了一筆,幾十封作為投名狀的書信,被楊猛連著地契送回了昆明。

接下來就是選兵了。楊猛的要求也簡單。滇西各處的武莊。開始汰選人手,體力不濟的,歲數稍大的,都在汰選的行列之中。

第一輪汰選下來的五千人,和馬青虎、杜文秀挑選的三千滇西回回精銳,組成了新的滇西綠營。

騰越鎮三千五百人,鶴立鎮兩千五百人,普洱鎮兩千人。楊猛不打算重用的杜降虎,被林則徐頂到了暫署騰越鎮總兵的位子上,而楊猛兼著普洱鎮的總兵一職,林則徐算來算去,還是把滇西的綠營,交到了楊家手裡。

昆明有督標中軍杜伏虎,滇西有暫署騰越鎮總兵杜降虎,這無依無靠的杜氏兄弟,成了林則徐制衡楊猛的棋子。

不是林則徐懷疑楊猛,而是大清的官員用慣了平衡的法子。沒有制衡,林則徐也不敢重用楊老三。

滇西武莊汰選的五千人之中。又選出了五百精銳,補到馬青虎的回軍之中,舉起了三千五百人,這些就是杜降虎在騰越鎮的手下。

而剩餘的四千五百人,則是在滇西的各處銅廠,聚集臨近的山民,開山修路。

將回軍放到騰越鎮一線,林則徐和楊猛都是有考校的,緬越邊境有不少銅廠、銀礦,而作為大清疆臣的林則徐,也想為朝廷解一解銀荒的問題,緬越的銀礦,就是兩人共同的目標。

緬越一帶的銀礦,多是乾隆年間,大清的商人開闢的,雖說多是小礦,但一個小礦,一年幾千上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