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的象是在一片花團錦簇中點綴著一抹淡雅,讓人見之忘憂。

這秀園最早乃是個富商為了愛妻所建,他們夫妻從貧賤而富貴,妻子為了丈夫吃了很多苦,而丈夫也沒有失了良心,在富貴之後仍然一心一意待著妻子。所以這處離主屋不遠的繡球山上,最早是依著他們貧窮時的故居所建的茅屋,夫妻二人時常攜手登山,站在高處眺望整個府中的美景,憶苦思甜,愈加恩愛。後來妻子過世,丈夫不勝悲痛,就把這裡又改成了草廬,時常上來悼念亡妻。

等到這宅子歸鄧家所有時,那所土坯茅屋早已被他們後世不肖兒孫嫌棄,夷為平地,建起高塔,鎮日尋歡作樂。

鄧家祖先在聽說這地方的來歷時,甚為感慨,當時就說,“富而忘本,數典忘祖,全不念前人艱辛,這樣的人家如何能不敗落?”

於是在翻修時,就專門請人將此處的高塔拆去,建成小小三間清涼瓦舍,名為數典居,以示警戒。而每旬末日,家主必親臨此處,靜思其過。時日一長。此處便成了鄧家家主的內書房,除了每任的鄧家家主,連其他主子都一概不得入內。就是下人來打掃清理,每月也有特定的日子。

但因此處風景極好。四面皆是景,時常親戚朋友來了,都想上去小坐。尤其是當年接駕的時候。總得讓皇上來看看吧?

所以鄧家就想了個辦法,在這所清涼瓦舍之旁,又搭起三間小屋。只是挑土運石,把底逐漸駐高,顯出如依著山勢般的錯落之致,頓時就把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小屋上了。

舊居樸素,新居自然也不能太過華麗。依舊是綠窗油牆,清雅不俗。但新居的四面窗戶卻不如舊居般用白紙糊成,而是全部採用了造價昂貴的琉璃,採光極好。而且為了觀景方便,新居的四面皆有大扇窗戶。無論哪個角度,只要推開窗子就能欣賞到園林風景,自然為人喜歡。

當年皇上來時,就曾在這裡住過,很是中意,回宮後甚至參考了鄧家的建築圖紙,也在宮中也修了個琉璃亭,可見此處精妙。

而此處因為招呼過皇上,自然身份倍增。慕名前來的參觀的人就更多了。可此處因為跟鄧家主人的內書房相近,故此不是摯交好友,決不接待,若是得蒙留宿之人,更是屈指可數。

可眼下,眾人眼見錢靈犀養的狗竟然衝著那處琉璃居吠吠。而那隻灰不溜秋的小鷹兒更是徑直飛到琉璃居的屋簷之上,如何能不大驚失色?

方氏的臉白了,鄧慕貞姐妹倆的臉白了,連溫心媛的臉都白了。

只有錢靈犀不解的挑眉問,“夫人,請問那裡是何處?”

方氏不答,只是鐵青著臉,提著裙子親自上前要看個究竟。可剛走出兩步,忽聽身後有羊車聲響,一箇中年沉穩的聲音疑惑的問,“夫人,你這是在做甚麼?”

他的聲音醇和溫厚,但方氏聽了卻如遭雷殛,僵直著身子半天回不了頭。

直到另一個清亮悅耳,說著“給嬸孃請安”的聲音響起,方氏才猛地似被針紮了一般,回過頭來。

羊車停下,當先是一位披著黑裘的中年人。他個子不算太高,但身形挺拔,顯出高人一等的氣勢,想來年輕時應該也是個翩翩美少年。而今雖然人過中年,有些發福的富態,卻並不臃腫,反而多添了幾分成熟與睿智。

他的衣飾並不過分華貴,卻是一種千錘百煉後的極簡與優雅。通身無過多的裝飾,只有拇指上那隻象徵權力的羊脂白玉板指,才隱隱點出身份。此刻,他雖是問著方氏的口氣極其溫和,卻不失威嚴,看上去既通情達理,又讓人覺得不可冒犯。

饒是跟在錢靈犀身邊的秦姨娘第一次見到他,也不難立即猜出,這位必是鄧家的國公爺。而他旁邊同樣披著黑裘,內著白衣的自然就是鄧恆,只是在第三輛馬車上下來的一位更年輕些,藍衣紫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