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國主李乾順,命校檢太尉李良輔為帥。

統興慶府兵馬一萬,鐵鷂子一千,再合懷州、靜州、順州、翔慶軍,共五萬兵馬。

將會在七日之後,沿黃河南下,往援西壽保泰軍司。”

聽到了高璋所言,一干將軍們都呆若木雞,特別是那些西軍將領,紛紛側目相望。

“高帥,這訊息能確定嗎?”

“七日之後才會發兵,我們就已經得了訊息,這,這也太快了吧?”

這個時候,站在高璋身側的監軍梁師成走了出來,清了清嗓子言道。

“諸位將軍想必不知曉,早在數載之前,高帥就已經請奏天子,開始加強對於西夏的諜報。”

身為皇城司二把手的趙押班,甚是驕傲地亦站了出來。

“至今已俞五載,我大宋皇城司,目光在西夏境內,共有幹探兩百餘名。

光是興慶府中,就有三十餘名,就連西夏朝堂之上,嘿嘿……”

“……”一干西軍將領,此刻都呆呆地看向那位笑眯眯,仍舊是滿臉從容自如的少年高璋。

十八歲才開始走上戰場,自覺得已經很牛逼的姚雄,此刻兩眼直勾勾地看著這位大宋神童狀元。

“五載……那豈不是說,高帥當時才十二之齡?”

“乖乖,難怪會被喻為自科舉制度以來第一神童,十二歲就能夠有這等深謀遠慮,我大宋幸甚……”

“看來,官家對此子之信重,怕不在那蔡、童之下……”

看到此刻已經嗡嗡作響八卦不停的粗鄙武夫們,高璋臉色有點發黑地乾咳了好幾聲。

現在可不是由著他們在這裡跟市井裡巷的大媽們一般瞎雞兒胡扯的時候。

“諸位,諸位將軍,咱們還是先來議一議這西夏出兵來援之事。”

“高帥言之有理,既然還有七日,足夠我軍從容佈置,以御來犯之敵。”

“七天之後……五萬兵馬,還有一千鐵鷂子,看來這一次,西夏國主怕是已經開始慌了。”

“李良輔此人倒也算是西夏將才,出身西夏皇族,才幹卓著,不容小覷。”

“看來,西夏國主想必還不知曉,這西壽保泰軍司,已然盡落於我大宋之手。”

看著明顯又開始跑題的這些將軍們,高璋亦是有些蛋疼,好在這個時候,种師道站了出來朝著高璋一禮。

“高帥,西軍主力大軍來援,我軍該當如何行止,還請高帥示下。”

此言一出,廳中再一次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看向高璋。

“前日,本官已經收到了懷德軍處來信,劉指揮使(劉仲武),已經統帥禁軍主力,進抵環州。”

“本官決定明日啟程,趕往環州安邊城,與劉指揮使合軍匯合,然後揮軍向北……”

此言剛一出,那折彥質就臉色大變,趕緊站出來朝著高璋一禮懇切地道。

“高帥,如此是否太過行險?如今我大宋連連得勝,已經蕩平西壽保泰軍司。”

“只需要在此嚴陣以待,必定可讓那李良輔有來無回,再徐徐圖之……”

“折將軍,本官知你想法,亦知諸位之想法,可是現如今,卻是最絕佳,重創西夏,甚至是平定西夏的機會。”

“倘若錯過,怕是就需要再花上許多光陰,才可蕩平了。”

高璋目光掃過這些將領,抬手向北一指。

“此番,西夏興慶府之北諸軍司,遭遇了百年罕有之雪災,令西夏北部忙於救災,一兵一卒也難以調動,此其一。”

“而我大宋的登雲舟,佈陣之時,可查敵數十里,可觀敵陣甚至是敵城兵力之佈置。

行軍之時,有千里鏡可以知周邊數十里有否伏兵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