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項部落,不是歸降臣服,就是逃竄而去。牟那山堡亦已經成為了大宋在黃河北岸的據點。

遼國的天德軍曾經蠢蠢欲動,可是當看到數萬宋軍興兵而抵之後。

最終天德軍識趣地縮回到了天德軍治所之中,這讓劉法頗感遺憾。

原本還想看看天德軍會否先動手,只要他們敢動,那劉法就敢大破天德軍,取其治所,為大宋所有。

因為高璋這位高帥可是給出了手令,若遼軍謹慎行事也就罷了,可倘若遼國兵馬,敢犯大宋寸土,必須要百倍報復回來。

唯有如此,才能夠震懾那些草原部落,不敢窺視大宋疆土。

自打軍功授田制已經開始在興慶府一帶展開,每一位有功將士,都獲得了相應的田地。

這也是為何原本就十分兇悍的西軍,越打士氣軍心越旺的原因所在。

而且,每一位戰死的將士,都會給其家屬三十畝田地,奴僕一人,賜屋一間,以作撫卹。

重傷而出現殘疾的將士,亦會獲得十五畝田地,奴僕一人,賜屋一間,以作撫卹。

看看,這些都是實打實的獎賞,而今,那些陣亡和重傷將士的田地房舍農具奴僕都已經分發到位。

大量的大宋西軍的家屬們,正越過大宋與西夏的邊境線,湧入光復的舊土。

好在那些到達了西夏境內的那些官吏們,都是朝廷甄選的積年能吏。

再加上皇城司得力幹探們早就已經將各州縣的底給摸得十分的透徹,還特地從那些降臣之中選出了可用之材。

讓那些大宋過來的官員們不至於到這裡之後兩眼一抹黑而致手忙腳亂。

鄭居中這位鹹魚正使,也在收到了高璋傳書而來的捷報之後,病終於好了,戰戰兢兢地邁步進入了夏境。

作為鄭氏唯一一位高官,雖然膽子小了點,慫了點,但不得不承認他還是很有能力。

由他在後方主持,高璋也才能夠繼續在河套以北指揮大宋兵馬東征西討。

“大帥,從東勝州那邊傳來的訊息,遼國援軍五萬,已經離開振武城,向碰上東勝州而來,最遲明日黃昏可抵東勝州。”

坐在高璋下首的楊宗閔聽得此言,呵呵一笑。

“五萬,還全是騎兵,看來遼國天子當真是急了眼,想要過來搶地盤。”

折彥質亦是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可惜來得太晚了,如今非但連湯喝不到一口,就連他們遼國在河內的那幾顆釘子,都已經被我大宋拔了個乾淨。”

“如今就剩下這榆林城這枚誘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