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欲乘銀漢曲,先泛玉池邊。
擁溜根橫岸,沉波影倒懸。無勞問蜀客,此處即高天。”
李治忽然抽出一張卷子唸了出來,最後指著卷子上的名字對武后道:“看不出,媚娘你的侄兒還有這樣的本事,年紀輕輕詩倒是做得不錯。”
召回武家那些子弟,對於武后來說不過是一件小事。畢竟,在名義上,榮國夫人楊氏也是武元慶武元爽的嫡母,其他人也是楊氏的晚輩。就是這晚上的做詩,她也沒指望這些武家人能有什麼表現,所以,聽到李治這誇獎,她順勢謙遜了一句,然後便往武家那一席望去。她看到的,是幾張恭順得無以復加的臉孔。
第四百九十章 … 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唐的皇子數量有限,但僑居大唐長安城的異國王子卻拿功勞赫赫的契苾何力來說,當年何嘗不是鐵勒王子?只不過,契苾何力比那些尋常王子聰明得多,再加上自個確實有本事,附唐之後官越當越大,最後穩穩當當大將軍到手,娶了縣主當了國公,而這一回天子金口玉言,答應為薛丁山和契苾何力義女阿梨主婚,自然更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周曉雖然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最後還是名落孫山,沒能當場敲定和高君的婚事。不過,有李賢出馬,臨川長公主忖度高家的身份名頭,又悄悄去考察了高家閨女的品行容貌,最後便和高夫人商量了婚事。當然,周曉也不是沒有付出代價的,一隻耳朵被母親拉得既紅且腫絕不對稱,這大熱天偏偏還不能用耳套遮掩,這人人歡喜的壽宴上,他卻是苦不堪言。
一夜的歡慶很快進入了尾聲,當然,早已準備好的遊船最後還是派上了用場,皇親國戚和宰相們登船在芙蓉池上逛了一大圈,除此之外享受這待遇的就是一群詩詞受到褒獎的官員和進士,人人臉上都是自得的榮光。
李賢原本想找藉口不上船擠著,結果被皇帝老子欽點,此時只能和太子一左一右站在了身後。在他們倆的後方,則是五個新科進士,那個七十歲中狀元的恰在其中。雖說現如今考進士不單單隻考詩賦,但策論出眾而詩賦不行的。也走不過這科舉地獨木橋。
“賢兒,今天晚上你偷懶偷得夠多了,居然還交了一張白卷上來!”武皇后眼睛尖,李大帝也還沒到耳昏眼花的地步,此時忽然頭也不回地吩咐道,“今晚你似乎喝了不少,剛剛交白卷朕也不怪你,現在就再作一首。要是你敢敷衍。你現在就給朕跳下去。這芙蓉池水清澈見底。正好讓你醒醒酒。”
這話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正好在李治身邊的幾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武后和太子李弘固然掩不住笑,就連王福順和阿芊也在那裡捂住了嘴,唯恐笑出聲來。至於李賢惟有在那裡哀嘆自作孽不可活,不過,既然都已經趕鴨子上架了。他惟有招架。
既然是逼上梁山,周圍又沒有外人,他絞盡腦汁想了又想,終於憋出了兩句——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想起了兩句:“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這兩句詩很有意境,在李治看來,這至少比那些一味糾纏在皓月長空或是花草樹木上的詩強。於是。他很滿意地點了點頭,等待李賢接下來的詩句。然而,他等得脖子都酸了。竟是半晌都沒有聽到一個字,這不由得讓他轉過了腦袋。
“後面的兒臣想不出來了。”
其實李賢很想說他記不起來了,但這麼說的結果很可能是被當場扔下芙蓉池,所以他還是換了一種比較謹慎地說法。事實上,雖然他曾經號稱熟讀唐詩無數首,但熟讀和熟背還是有一定地區別,雖說那是李太白名作,但這一時半會,他還確實是記不起來了,誰讓他把自己熟讀牢記地名篇揮霍得太多了?
這個時候,不但李大帝的嘴角抽搐了一下,連帶武后太子王福順阿芊,還有不遠處豎起耳朵聽動靜的某幾個進士,也忍不住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