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蟲之屬,卻是人獸所不至。部落遊騎伏兵於此,本來用於內戰,卻因張飛貪功殺敵,乘勝猛追,竟自己入了絕地。
這時,張飛只見自己的騎兵在遊騎的追逼之下,陷入泥淖的越來越多。泥淖邊上的人馬想要往側面奔逃,部落遊騎卻早已掘下深溝,馬匹難以跨越。張飛的騎兵三面受迫。自相踐踏,不由自主地一個個擠入泥淖之中。沙泥緩緩從腳上升到大腿,升到膝上,再升到腰間。無數騎兵在大泥淖中狂喊亂叫,慘不忍聞。等到沙泥升到口中,喊聲停息。但見雙手揮舞,過了一會,全身沒入泥中。
部落遊騎一萬多名戰士左手持盾,右手衣袖高挽,刀光與健肌交相輝映,一聲不作,聚集在深溝外監視。兩隊遊騎精兵不住向張飛剩下的千餘騎兵猛打猛射。張飛的騎兵越戰越少,一炷香功夫,又有幾百騎兵被逼入大泥淖中。
就在張飛馬上就要全軍覆沒的時刻,兩隊遊騎精兵忽然撤下,一將打馬越眾而出,想要以其個人的勇武,完成全殲張飛騎兵的最後一擊。
此舉正中張飛下懷。張飛對親兵交待了幾句,約定了突圍的時刻。拍馬迎上。兩馬交錯,張飛假裝後力不繼,騎在馬上搖搖晃晃,但就是沒有倒下。部落騎兵見了,群情激昂,歡聲震天。就這麼戰了**個回合。然後張飛突然發力,將敵將一矛刺於馬下。然後利用部落騎兵一愣神的功夫,殺開一條血路,往外便走。眾親兵及幾百個倖存的騎兵早有約定。緊隨其後。最後衝出了二十幾個親兵,兩百多騎兵。
在他們的身後,大泥淖裡的騎兵已經陷沒泥中,無影無跡。餘下來的小部人馬也陷沒半身,動彈不得,只有揮手叫嚎的份兒。四野充塞著慘厲的呼喊。又過一會,叫聲逐漸沉寂,大泥淖把張飛的兩千多騎兵吞得乾乾淨淨。人馬、刀槍、盔甲,竟無半點痕跡。只有十幾面旗幟散在泥淖之上。
……
前面說過,大泥淖由水量較少的河流匯集而成。因此,有大泥淖,附近就必然有河流。而現在這個地方,就是一條河流。這條河流曾經也跟老哈河一樣,波光粼粼。後來,水量慢慢減少了,但至少還沒有完全乾涸。它的河床較寬。河床上面架著一座木橋。站在木橋之上往下望,看不見水流。因為這個河床就跟大泥淖一樣,表面浮有一層軟泥,軟泥上還生長著青草。其實上,這條河的河床,就是一個長條形的泥淖。
李建出兵較晚。當夜一直沒有行動。次日天色大亮。敵營僅餘右軍。霍賽穆部落軍營已經消失。而敵右軍一時之間,也沒有向漢軍發動衝鋒的力量。因此就拔營撤離。李建一直等到敵右軍開始後撤了,這才率領騎兵衝了出去。
此時敵右軍仍然有四萬多人。李建只有三千騎兵。因此李建並沒有過分逼近,而是保持在神臂弓的射程之內,單方面放箭。李建打的主意是,如果敵軍逃跑,就追而射之;如果敵軍進逼,就往後跑,照樣射殺敵軍。這樣的戰術,在與前面的部落騎兵交戰之中已經使用過,非常有效。
從接近到放箭。在部落騎兵看來,距離尚遠,但箭矢偏偏就射過來了。由於出乎意料的驚嚇,再加上右軍部落騎兵本來就在撤離之中,於是,就加快了步伐,變成逃跑了。敵軍愈逃,李建便愈是逼近,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射殺了超過一萬名部落騎兵。
遊騎中的首領見勢頭不對,率領一隻萬人隊,向李建所領的三千騎兵發起了衝鋒。李建一聲令下,所有騎兵撥馬便跑。邊跑邊往後射箭。敵軍追了一截,沒有接近距離,反而又被射死了幾千人。於是就渙散了鬥志,真的變成潰軍逃跑了。
李建見到敵軍退卻,便又率隊追趕。不停地放箭。當那支反衝鋒的遊騎與其他敵軍接近的時候,一萬人就只剩下兩千餘人了。
……
這一追,就追了七十餘里。前面的敵軍忽然出現了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