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千俘虜確實存在著譁變的可能。但是,在孫策、黃蓋、韓當這麼三個猛人的帶領下,暫時還沒有人敢輕取妄動。於是,一路無事,就到了汝南。

……

汝南這邊,袁術實行的是類似於劉虞的政策,以民為主,以軍政為輔,凡事以民為先。打官司的時候,也明顯地偏向百姓,因而秩序極好。百姓精神面貌極佳。雖然還沒有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境界,卻也差得不遠了。

當南城沒有關閉城門。孫策沒有貿然帶兵入城,而是將士兵集合在遠處,由黃蓋、韓當看著,自己則孤身走到城門那兒報告。在城門官的指引之下,又見到了城防司小校。再由小校帶路,最後找到了袁術。

袁術先沒有見人。聽說有雷薄的書信,便讓人取了書信。看信之後,袁術才知道孫策為自己立了那麼大的功勞。在這裡,我們發現雷薄這個人,雖然武藝不咋樣,但人品還可以。並沒有把別人的功勞寫成是自己的。

袁術當即傳見了孫策。由於城外還有兩千俘虜兵,因而也沒有多談。就委任了一個校尉的職務。隨即袁術喚出牛蓋,讓劉蓋去接收那三千俘虜兵。讓孫策在交付俘虜兵之後,還是回到袁術這裡來。

袁術的做法,對孫策略顯怠慢。其實並不是這樣。此時的袁術,還算是勤政愛民的好官。滿腦子想的就是做事。袁術也知道要跟剛剛投效的孫策談談話,套一下近乎,聯絡一下感情。但袁術卻認為,應該先公後私。把那兩千俘虜兵的事情先處理了再說。若是放著兩千俘虜兵在城外,袁術實在是沒有心情與孫策說笑。俘虜兵,就相當於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出亂子。

孫策也沒有說什麼。袁術幾句話交待之後,孫策就跟牛蓋出城了。汝南這兒還有駐軍,正是牛蓋率領。牛蓋接手俘虜之後,帶到駐軍營地,與原來的一萬士兵一混,就不用擔心了。接下來,再每日操練。過些時日,那些俘虜兵就不是俘虜兵了,而是自己計程車兵了。

……

交了士兵之後,孫策帶著黃蓋、韓當,按照袁術的交待,又去見袁術。袁術在,也沒有擺什麼架子,直接就見了。袁術簡單地問了問三人的姓名籍貫等等,三人說了。袁術就問三人是否知道孫堅,三人也如實說了。袁術道,原來是故人之子啊。倘若我有你這樣的兒子,就算是立即死了,也沒有遺憾了。

袁術語言倒是懇切的。三人聽著也如沐春風。只是不一會兒,就進來了個文官,與袁術說事。說的那些事情,都是些農民種莊稼方面的事情。三人都不明白,就只有乾瞪眼。好不容易,那名文官走了,轉眼又進來兩個說案子的。各執一理,爭得面紅耳赤,都想說服袁術支援自己。這一晃,天色就晚了。最後,袁術設宴,為孫策、黃蓋、韓當三人接風,並叫了牛蓋作陪。

席間,袁術顯得非常器重孫策,言裡話間,大有倚重之意。這讓孫策也有一些小小的感動。接著,聊著聊著,話題就聊天孫堅身上去了。而關於孫堅在外面的事蹟,黃蓋、韓當自然是知道的,但卻因為是家將身份,不好開口。而孫策與袁術相比,所知就大有不如了。因而孫策不斷地詢問父親孫堅的事蹟。而袁術也非常樂意講述。講到孫堅之勇,袁術神采飛揚。就彷彿講的並不是孫堅,而是自己。

當然,袁術在講述的時候隱瞞了一些事情,或者說,修改了一些事情。袁術曾經不發孫堅的糧草,那事兒卻不能照實說。因而袁術就說,華雄不是入關了麼,那汜水關是很難打的,必須要激華雄出關才行。而要華雄出關,一般的喝罵、激將,顯然是不行的。因而孫堅自己就設下一計,讓華雄前來劫營。後來,華雄果然來了。孫堅就佯裝敗退。其實不是真敗,敗退是計策之中的。

還算袁術有點良心,沒有把計策說成是自己的。袁術這麼說,主要是為自己遮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