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個孩子絕對不是傻瓜,只不過開智較晚,以後必成大器。”楊玄感年齡稍大後果然努力學習,才學不亞於當時的一流學者,而且擅長騎射和武藝,勇猛過人。憑藉父親的功勳和自己的能力,楊玄感很快就官至柱國,在楊堅朝時父子就同為二品,上朝時並列。後來楊堅覺得不妥,於是下詔降楊玄感一級,楊玄感當即拜謝說:“想不到陛下如此開恩,讓我在朝堂上都能表達對父親的尊敬!”

初拜郢州(今湖北武昌)刺史。在任期間,治理州縣,整頓官吏,甚有政績,後轉任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大業三年(607)拜鴻臚卿,父親楊素死後他以長子身份襲爵楚國公,次年任禮部尚書深受楊廣重用。楊玄感出身名門望族官宦世家,雖性情驕橫,恃才傲物,但看重文學,很注意結交名士,加上天下有很多人是楊家的門生故吏,於是四海知名之士多趨其門,所以楊玄感在當時的名聲很不錯有一定的影響力。

史書說楊玄感為什麼造反時,是說楊玄感他看到楊廣在位期間驕奢淫逸,性多猜忌,無辜屠戮高熲、賀若弼等大臣,心中忐忑不安,擔心有朝一日自己也不能倖免。加上此時朝綱漸亂,政治日趨**,楊廣濫用民力,大肆征伐,隋朝將有崩潰之勢,因此與諸弟潛謀廢帝,起兵反隋的。事實上楊玄感造反的想法很早就有,就在楊廣出征吐谷渾時還軍大斗拔谷,他見楊廣的隊伍“從官狼狽“,就有衝動“欲襲擊行宮”,想劫持楊廣,改立秦王楊浩,但是其叔楊慎勸止。楊慎認為隋朝“士心尚一,國末有釁,不可圖也”。這是楊素已死三年後的事,正是隋朝極盛之年,楊慎認識到國家強大、繁榮、安泰而“不可圖”,楊玄感卻想政變,可見其反叛之心早已有之且不是為了所謂的天下百姓而是為了一己之私。

後來楊玄感開始暗地招攬四海知名之士和將領,聚其門下,以立威名,曾向兵部尚書段文振“陰求將領”。楊廣得知後沒有指責而且給予嘉許,特地對群臣講,“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故不虛也”,讓其“頗預朝政”,官至禮部尚書,更在東征高麗之時委以重任,讓他負責在黎陽督運糧草。從這裡看不出楊廣對楊玄感家族有所謂的猜忌,更看不出楊廣對楊玄感有“滅族”的跡象,只看得到對楊玄感的賞賜、恩寵和重用。還有一事可以表明楊廣對於他的信任,那就是楊玄感的堂弟楊嶽曾經發現了他有謀反的野心後,給楊廣上書“稱楊玄感必為亂”,雖然是至親告發楊玄感,但是楊廣依然沒有懷疑他,依然重用他。

隋朝建立的基礎是得到關隴貴族對楊堅的支援,而關隴貴族支援楊堅的原因也是比較簡單就是希望當時實力比較強大的楊堅能代表他們的利益,但是楊堅在統治穩定後對於握有超大權利的關隴貴族採取不依賴不重用的態度。楊廣登基後有過之而不及,廣泛任用出身於山東、江左的非關隴集團人士,並將權力中心從關隴集團擁有強大基礎的長安遷到東都洛陽,將上柱國以下勳官改為大夫,設立進士科,募民為驍果,打破了宇文泰建立北周以來的關中本位政策,從而侵害了楊玄感等一批關隴集團成員及其子弟的既得利益。說實在的在當時楊廣是很不得天下貴族的支援,這些貴族不僅僅是隋朝的統治基礎關隴貴族,還有被楊廣剝奪了特權的其他門閥世族。但是隻有關隴貴族有反抗楊廣的政治野心以及實力,其實當時的關隴貴族並不是只有楊玄感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