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密地運抵港口,囤積在各個軍事據點內……
黃曆不想獨家承攬對北越的軍事打擊,他開始積極地與亞共體各國進行了秘密蹉商,希望各成員國出兵助戰。一方面顯示出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國際上的孤立,另一方面也是表示出兵的正義按照亞共體新增的宗旨和綱領,在成員國遭到外來侵略的時候,各個成員國是有支援和援助的義務。
同時,因為在展開軍事行動時,黃曆很希望美國第七艦隊出動飛機助戰,所以,他的目光也關注著在美國開始的總統大選。
這確實是一場勢均力敵的競爭,尼克松和肯尼迪在美國大地上正進行著典型的二人決鬥。
尼克松的有利條件是工商業大亨的支援,較豐富的經驗(例如,在總統生病期間解決鋼鐵工人罷工,他與赫魯曉夫的廚房辯論,鮑爾斯的成功獲釋),強大的中產階級的根基,以及艾森豪威爾當時仍在白官。他極力鼓吹自由企業的好處、個人的責任感、頑固的jing神以及艾森豪威爾時期的繁榮與和平。
肯尼迪的有利條件是有組織的勞工的支援,他父親的巨大財富,他的普利策獎,對他友好的報界,他個人的魅力——當時記者們已開始稱之為肯尼迪“風格”,以及他身為多數黨成員的身份。 ~他大肆宣揚的主題則是美國的威望正江河日下,美國人必須努力爭先。
起初,根據蓋洛普的調查,尼克松以百分之四十九比百分之四十六領先於肯尼迪,但也許是運氣作也許是老天眷顧肯尼迪。尼克松南部之行的第三天,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斯博羅,被汽車車mén撞傷右膝蓋。傷處一時不愈,經沃爾特?裡德醫院檢查,發現傷口已受到溶血xìng葡萄球黴茵感染。他必須留住沃爾特?裡德醫院兩個星期,接受大劑量抗生素治療,否則就會破壞膝關節軟骨。
於是,尼克松只能仰臥在牽引著,為平白失去的時間懊喪不己。恢復活動後,他又在聖路易斯得了感冒,嗓子嘶啞了。真是禍不單行,這時又發生了宗教問題。
尼克松曾一再指示他的工作人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與任何人討論肯尼迪的宗教問題。不幸的是,他卻未能制止住他自己的一個朋友,全國最著名的新教牧師諾曼?文森特?皮爾博士。
皮爾博土帶領著一群牧師,發表了一篇宣告,表示杯疑一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能否擺脫羅馬教廷的影響。這時,肯尼迪抓住時機來對付這個他知道遲早必須正視的雖微妙的問題,大休斯敦傳教士協會恰好己邀請他到休斯敦的賴斯旅館講講他的倍仰問題,他接受了這個邀請。在那裡他莊嚴、明確地宣稱,他堅信政教完全分離的原則,並說如果他發現自己無能解決良心和職務之間的矛盾,他就辭職。牧師們對此報以舉聲。
兩個星期之後,蓋洛普宣稱雙方選民的人數又趨於接近。尼克松是四十七,肯尼迪四十六,尚有百分之七未定。
最後的決戰是在透過全國電視網廣播的面對面辯論展開的,尼克松本人原是辯論能手,他在電視中看到肯尼迪接受提名的演說時,不知道肯尼迪當時勞累不堪,競以為他的對手講話太快,聲音太高,講的內容太複雜,一般美國人不能理解,這也正是尼克松所以接受進行辯論的挑戰的原因。兩人都為這次辯論全力以赴地做準備,彷彿要去參加律師資格考試一般,就說話技巧和思想內容來說,雙方打了一個平手,而這本身就是肯尼迪的勝利。
因為直到舉行辯論的那個晚上為止,兩人中,尼克松的名氣更大,擔任的職位更高。現在在這裡,在公斷人霍華德?史密斯的面前,他們卻全然不見高下,肯尼迪竟然略不遜sè。更為重要的是,在收音機裡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