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陽郡,自從南襄通道被漢軍打通後,戰爭的焦點便漸漸轉到了合肥,曾經爆發大戰的南陽郡也慢慢平靜下來,似乎雙方都接受了戰爭的結果,漢軍佔領包括宛城在內的南陽郡大部,而曹軍只控制東北角的戰略要地——葉縣。

葉縣被稱為‘宛之喉,許之腹’,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擔負著拱衛南都許昌的重任,同時它也是南陽盆地的東北入口,宛城門戶,佔領葉縣,向南便是一馬平川,對宛城造成了直接的威脅。

目前葉縣有六千曹軍,由大將李典守衛,而夏侯惇則率三萬軍駐防在許昌,隨時可以支援葉縣,合肥大戰調走了太多的軍隊,夏侯惇不僅負責南陽一線的防禦,同時也負責洛陽西線的防禦,他不敢傾兵壓到葉縣,一旦漢軍大舉進攻洛陽,守洛陽曹軍就將無兵支援。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漢軍從宛城出兵之時,他立刻派出軍隊趕往葉縣支援。

也正是如此,儘管合肥戰事正酣,但夏侯惇卻不敢掉以輕心,命令李典每天都要向他彙報宛城漢軍的動靜。

李典也派出三百名斥候,關注宛城漢軍的動靜,他們都很清楚,一旦漢軍在西線破局,將對合肥戰事造成不利影響。

目前漢軍在宛城有兩萬駐軍,和曹軍分散駐兵不同,漢軍則將兵力集中於宛城,其餘各縣只有幾百人,用以維持秩序,這也是漢軍吸取了曹軍的教訓,不再重蹈覆轍。

幾個月來,南陽漢軍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訓練降軍,南陽戰役中,漢軍俘獲了一萬五千餘名曹軍戰俘,其中南陽籍的戰俘有近萬人,所以將這萬名戰俘訓練成漢軍,便成南陽駐軍的首要任務。

時間一晃便漸漸到九月初,秋高氣爽,大片粟田開始灌漿,一串串粟穗變得飽滿起來,南陽大地上充滿了豐收的喜悅。

就在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戰爭的美好時刻,戰爭的陰雲卻又悄然降臨在南陽大地上。

這天下午,一支由一萬五千人組成隊伍,在葉縣以南約四十里外的官道上疾速行軍,一萬五千軍隊全部都騎馬而行,其中還有五千人配備了雙馬。

在漢軍中配備雙馬的軍種只有兩支軍隊,一是關隴騎兵,其次便是重甲步兵,由於漢軍在西征羌氐和北征匈奴的過程中繳獲了大量戰馬,這些戰馬全部配備給了軍隊,無論騎兵還是步兵,在行軍時都騎戰馬代步。

重甲步兵也不例外,只是他們兵甲十分沉重,再加上他們普遍身材高大,一匹戰馬難以負重,因此他們配備了雙馬,一匹戰馬專門用來馱負兵甲戰刀。

這支前往葉縣的漢軍中確實有五千重甲步兵,由耀武將軍劉虎率領,劉虎軍隊是五天前才從關中趕到南陽,他接到了漢王劉璟命令,令他趕赴南陽助戰,協助南陽軍隊奪取葉縣。

這就是劉璟決策中利用合肥之戰拖垮曹魏財力的其中一環,多線作戰,給曹魏施加戰爭壓力。

當然,攻打葉縣是南陽戰役尚未完成的環節,奪取葉縣,南陽戰役也就圓滿收官。

從宛城到葉縣約一百餘里,而從葉縣到許昌約兩百里,儘管曹軍斥候會探查到漢軍的行動,但斥候還要趕回去彙報,並報請許都增兵,直到曹軍援軍趕到,這其中環節頗多,曹軍援軍最快也要兩天後才能趕到葉縣。

而漢軍只有行軍迅速,一天內便可殺至葉縣,這樣漢軍比起許昌的曹軍便多了一天的時間,這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決定葉縣的命運。

劉璟也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才命令劉虎率五千重甲步兵協助攻打葉縣。

葉縣遠沒有合肥城的高大堅固,城牆高不足三丈,周長十五里,人口三萬餘人,在中原也只能算一座中縣,葉縣的優勢並不在於城池,而在於它距離許昌較近,可以及時得到許昌援軍支援,也正是這個緣故,文聘遲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