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朝兩國界河的鴨綠江,發源於白頭山,最後在遼寧的安東(現丹東)注入黃海。全長700多公里的幹軀流淌在兩國的身旁,把兩個唇齒相依的國家緊緊的連在一起。當我們趕到鴨綠江畔時,當時的安東完全是一片臨戰的狀態。白天軍民忙於各種戰事的準備,太陽一落山全城便實行極為嚴格的燈火管制。白天、晚上人們都隨時準備著敵機的轟炸。作為中朝兩國唯一的陸地戰爭通道的鴨綠江大橋,必然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鴨綠江兩岸到處散發著敵機轟炸後的滾滾濃煙,醫院裡住滿了從前線上退下來的傷病員,醫生們還要照料在學校、機關、田野被突然而來的敵機炸傷的老人和婦幼兒童。戰士們一到安東全都明白了,什麼叫戰火燒到了我們家門口,什麼叫唇亡齒寒,為什麼要抗美援朝,為什麼說抗美援朝就是保家為國,到了安東,到了鴨綠江邊,我們全懂了。

為了迅速過江,兵團黨委決定分兩步走,第一步,組織各軍軍長、師長、團長參加,以軍為單位,由軍長親自率領先行勘察部隊,先期乘汽車到達指定的集結地域,察地形,鋪開攤子,待大部隊到達後立即向“志司”指定的地域開進。第二步,兵團所屬三個軍全部徒步過江。當時兵團沒有坦克,沒有高射炮,更沒有遠端大炮,兵團直屬只有一個炮兵旅,每師僅有一個騾馬炮兵團,由於形勢所迫,任務需要,我兵團在鐵道兵、後勤運輸部門和當地人民群眾大力支援之下,在鴨綠江大橋兩側架起了長長的浮橋。六十三和六十五軍一左一右過浮橋,六十四軍走鐵橋,兵團指揮機關則乘座幾節專列開過了鐵橋,全兵團兵分四路過江。

1951年2月16日,這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日子,這天傍晚,第十九兵團為了中朝兩國的共同利益,為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離開了自己的親人,離開了自己的祖國,殺上了抗美援朝的第一線。

17日拂曉,火車頭把我們指揮機關乘座的幾節車廂送到了定州南邊的山洞裡,又把後面裝載軍用物資的幾節平板車送到對面的山洞裡,準備傍晚在走。列車一進山洞,一片漆黑,咣噹一聲,車廂緩緩而動,漸漸駛出了山洞,當時,我正忙著寫軍中日記,朦朧之中感到車廂不是被車頭拖著走,而是向後退,車廂後退的速度越來越快,我急忙探頭向外一看,不好!車廂脫頭了!我急忙叫喊“於震副科長,你快來看,咱們的車廂沒有車頭自己跑了。”這時車廂內的茶缸子有的向下滑,有的東西碰的叮噹響,於震副科長向外一看也慌了手腳,我說:“你還楞著幹啥,還不快去向首長報告。”這時他才急忙跑到首長的車廂,向首長報告情況,首長急忙通知列車員採取緊急制動,由於坡度太大,車廂速度太快,制動閘不起作用,車外的丘嶺、樹木閃電般的向前飛去,當時,車廂裡除兵團首長外,還有兵團機關的全部人馬,這裡是十九兵團的神經中樞,如出現意外,後果不堪設想。這時候,兵團首長和機關同志們非常鎮靜,怎麼辦?鄭維山副司令員說:“組織同志們跳車吧。”楊得志司令員說:“不行!車速太快。”十多分鐘的時間,車廂退到了定州火車站,老遠就看到站臺上迎面停著一列列車,我們如與列車相撞,必定是車毀人亡。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站臺上箭一般的跑來一個男孩,迅速扳開了道岔,我們得救了,車廂這時緩緩的停在了另一條鐵軌上。兵團首長快速跑下車,向朝鮮小戰士道謝。這時候一位七十多歲的朝鮮老大爺,用生硬的漢語說:“這裡的成年人都到前線打仗去了,這位小戰士替他哥哥在這裡當扳道工,還兼任火車站的警衛工作。”老大爺還告訴我們,這個火車站的全部工作都是由婦女和兒童承擔的。天氣雖然寒冷,凍得手腳發麻,但我還是將我們這次所經歷的過程全部記錄在我的軍中日記中。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三、彭老總看望兵團首長

早上八點中,火車頭終於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