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名勝區組合申報'專案,是2o1o年中國唯一申遺專案。2o1o年8月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把“中國丹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龍虎山已經成成我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2oo9年,龍虎山入圍“中國大學生最喜歡的旅遊景區”金獎。龍虎山為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龍虎山原名雲錦山,乃獨秀江南的秀水靈山。此地群峰綿延數十里,為象山”兩大世家。上清宮和嗣漢天師府得到歷代王朝無數次的賜銀,進行了無數次的擴建和維修,宮府的建築面積、規模、佈局、數量、規格創道教建築史之最。龍虎山在鼎盛時期,建有道觀8o餘座,道院36座,道宮數個,是名副其實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國。此外,龍虎山景區應天山象山書院是中國古代哲學中“頓悟心學”派的源地;金龍峰馬祖巖是禪宗史上貢獻最大的禪師之一馬祖道早期參禪悟道的場所;仙水巖的崖墓群是中國葬俗史上的奇觀;“仙女現花”為道教第一絕景、世界第一絕景,等等。《龍虎山志·藝文》載:“龍虎山歷魏、晉、唐、宋,代有褒崇,若山川之勝,宮宇之麗,人物之繁,仙蹟之異,道行之神,爵望之顯。代之慕擬歆豔者,或美之於詩文,垂之金石,傳遞一千餘載。”龍虎山幾千年來積澱而成的豐厚的道教文化遺產,和它在中國道教史上顯赫的祖庭地位,以及對中國道教展所作的貢獻,被人公認為“道教第一山”在世界宗教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龍虎山風景名勝區重在加強對道教文化內涵方面的掘建設,推出了以瞭解道教概況,領略道教祖庭的威嚴的“瞰道教全貌”的“身”遊線路;推出了以領會道教崇尚“無為、自然”核心思想的“覽道教仙境”的“心”遊線路;還推出了以探考張道陵創道之目的的“思崖墓之奇”的“神”遊線路,完善各項設施,採取多種措施,使“百神受職之所”、“洞天福地”的龍虎山抖落塵埃,紫氣升騰,納迎四方賓客,替天行道,禳災降魔,造福於民,被旅遊界譽為“道教朝聖遊和第一遊”。中國大多數的丹霞地貌由於地形高差相對較大,故以雄奇險峻為特色。而龍虎山屬於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山塊離散,呈峰林狀,地形高差相對較小,最大隻有24o米左右,因此總體顯得秀美多姿。龍虎山丹霞地貌型別也較為多樣,集中分佈在龍虎山和仙水巖景區約4o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景區內又有瀘溪河流過,將兩岸的丹崖地貌景觀串聯一體,也有碧水丹崖的特點。

山名由來

龍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說,《廣信府志·山川篇》謂其為象山山脈之一支,歷台山西行數十里,折而南,分兩支,環抱狀若龍盤虎踞,故名;《龍虎山志》載雲:“山本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於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山名。”方圓2oo平方公里,境內峰巒疊嶂,樹木蔥籠,碧水常流,如緞如帶,並以二十四巖、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著稱;道教宮觀廟宇星羅棋佈于山巔峰下河旁巖上,據山志所載原有大小道教建築五十餘處,其中著名的如上清宮、正一觀、天師府、靜應觀、凝真觀、元禧觀、逍遙觀、天谷觀、靈寶觀、雲錦觀、祈真觀、金仙觀、真應觀等等,因屢遭天災兵火,大部分建築先後被毀廢,今僅存天師府一座,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之一。《雲笈七籤》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載其為道教七十二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