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認他為半個老師,卻是莫大的榮譽,即使以張士貴的曾經滄海,也依然感到受寵若驚。
趕忙抱拳恭聲道:“陛下如此誇讚老臣,老臣實不敢當,這實乃為臣者的本份。”
“唉。。。”李治一臉笑意的皺著眉打斷道:“老國公不必如此自謙,就說前些時候,大軍遠征遼東,老國公在絳州招兵,竭盡所能維持大唐遠征軍後勤不斷,功不可沒啊。你是父皇身邊的諸葛武侯,如今父皇崩,你不替朕分憂,還讓朕去指望誰呢?”
李治最後一句話,輕飄飄的脫口而出,而殿下百官,那些心思靈活的一干老國公們,卻全都因此心中一緊,知道肉戲來了,陛下這是在指桑罵槐,借東家說西家呢。
大唐年間可沒有什麼羅貫中,更不可能有《三國演義》,雖然李治曾經想過再做一次文學大盜,可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他除了第一章那首明朝楊慎的開頭“滾滾長江東逝水”之外,就只記得“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後就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情節,實在無從寫起,但這並不妨礙李治了解三國,嗯,真正的史詩三國。
和這個時代所有世家子弟瞭解三國一樣,孔穎達也是從陳壽的《三國志》入手教李治三國的,而作為正史,《三國志》中的諸葛武侯可沒有演義中算無遺策的光環,除了那篇顯耀於世的”隆中對“,後半篇陳壽毫不遮掩的指出了諸葛武侯的很多缺點。
例如軍事才能低下,不懂得把握戰機跟戰術,六出祁山,卻是無功而返,空耗蜀國的國力,完全不懂打仗精髓,面對大將魏延提出的奇襲計劃,也是絲毫不曾理睬。
還有攻堅能力低下,二伐陳倉已經是一大敗筆了;四伐,五伐,更是敗筆中的敗筆,被司馬懿包了圓子,所幸逃跑的功夫還算合格,溜了出來,最終卻是毫無作為。
期間用人不明,為正軍心,同時也為了隱藏過錯,揮淚斬馬謖,連自己屬下魏延與楊儀的矛盾都調解不當,最後從儒家的仁義觀點,揭露了諸葛亮擒孟獲,侵暴南中,掠奪南中作為北伐軍資。
就連死後都不安分,遺禍徒弟姜維,為蜀漢滅亡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筆之一。名聲不僅沒有後世那麼逆天,反而隱隱間竟有佞臣之相,“多智近乎妖”,更是無從談起。
不過,李治這裡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明顯與之無關。
前世李治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薛仁貴》,是根據民間傳奇話本改編,裡面的張士貴實實在在是一個妒賢嫉能的反派奸臣,就連大唐開國名將江夏王李道宗都成了一個陰險分子,但這一世,李治卻不得不為這個老國公正名。
這張士貴,原名唐忽,和李家這樣的混血家族不同,這張士貴可是地地道道的漢族子弟,和薛仁貴算是半個同鄉,同屬山西人,而且頗有相似之處,同樣是小張飛箭,箭無虛發。
隋末天下大亂,本來就不怎麼安分的張士貴立馬豎杆子,反了,後來眼光不錯,主動歸順李家。
在李家統一天下和邊境擴張征戰中,當真是立下汗馬功勞,靠著戎馬生涯中屢立戰功,建國後,被封為虢國公。
他那女婿何宗憲,李治見過,歷史上的確冒領過薛仁貴之功,對那張士貴卻是不知曉,結果被很欣賞薛仁貴的李治家老頭,給連降三極,隨軍以看後效,當然因為李治的蝴蝶翅膀,這一世張士貴沒有參加徵聊戰役,自然沒有受到其女婿的處分,仍然是大唐享譽天下的老國公之一,地位尊崇,戰功累累。
所以,李治這麼一提諸葛武侯,肯定不是說他能力不行,那只有諸葛武侯最大的人生爭議了,劉備死後,蜀國權相,實際上的皇帝,使劉阿斗二十六歲仍是傀儡,更用陰謀廢掉李嚴,張士貴不是權臣,但如今匯同這些行軍大總管們,卻是明顯向李治表達自己的不滿。
不得不說,李治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