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文會堂琴譜》中的五不彈:“疾風甚雨不彈,塵市不彈,對俗子不彈,不坐不彈,不衣冠不彈。”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林妹妹會彈琴,於彈琴之道,林妹妹精緻完美和她的愛情觀一樣不允許有一絲雜垢,大致也有七不彈:環境不好不彈;時候不好不彈;心態不好不彈:聽者不好不彈:儀表不好不彈:姿態不好不彈、修養不好不彈。

但於今日卻無多大講究的。

等李治和歸海一刀隨著人流湧入紫雲樓中時,驟然之間,便聞樂聲大起,曠遠悠揚,分明便是婉轉悠揚紅粉女兒之風,從外面觀望便見到臨湖而建簷牙高啄的紫雲樓內懸掛的青色錦幔隨著夏風輕擺,輕紗下跪坐著百餘少女正在群體奏一首《漁歌唱晚》,七八名老朽緩慢行走其間,沉著臉半眯著眼仔細聆聽,但隨著樂聲的持續,不斷有女子琴音走差,哪怕僅僅半分,也逃不過這些浸淫此道一輩子的宮廷樂師或者國子監祭酒的耳朵,在那個走調的音節處,這些看似昏昏欲睡的樂師祭酒們便會倏忽見睜大眼睛,微微一掃便記下了走音女子桌邊的姓名,便又恢復了那搖頭晃腦的模樣,此所謂篩選,篩選過後便是個人獨秀了。

不同於取自伯牙摔琴的《高山流水》,雖然沒有“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清彈和沉渾雄厚,但在李治看來,輕靈的《漁舟唱晚》低調不事張揚,甘為綠葉,默默奉獻,如同婚後執著地做一位相夫教子孝順公婆的賢妻良母,夫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便是此曲最好的解釋,這份要求女子默默奉獻,淡然不求回報之意怕就是孔穎達這群老夫子以此作為大采選紫雲樓考核第一曲目的緣故吧。

閉上眼,眾人恍若看見藍天上的行雲,山澗中的流水;快慢強弱對比強烈,便似在所有人新中鋪開了一張潑墨山水畫,慢板舒緩纏綿,如歌似唱,優美抒情,活像一幅夕陽西下,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水上美景;快板急驟而有序,如波浪起伏,似破水飛舟,刻畫出一幅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翁捕魚的動感十足的圖畫。

樂曲的**過後,更是別有洞天,含蓄輕柔的結尾,把人們帶到深遠的意境中。晚霞映照著萬頃碧波,天水相連,波光粼粼,老漁翁滿載而歸,晚霞把他那飽經風霜的臉,照得通紅通紅。

《漁歌唱晚》在一聲迴旋高拔的淺吟低唱中戛然而止!舉座默然,李治和紫雲樓外遠處觀賞的一幫人樂的禁不住連聲叫好,但紫雲樓中氣氛卻十分壓抑,李治眼力好,但見不少女子牙關緊咬,眼中竟是淚光瑩然,然後便見宮人捧著樂師們手上的書薄指出某某女子此曲音節的錯誤之處,淘汰出來,這些女子抱著古箏淚眼朦朧的走出了紫雲樓,外面看得人也熄了歡呼聲,看著走出來的悲傷的少女,不少人面面相覷,聞聽這些少女彈的差了音更是一片譁然,但那神秘的皇家宮廷樂師還有國子監的祭酒們都是一般人仰望的存在,雖不甚懂但也不敢貿然出頭理論,只能看這些少女在宮人的引導下出了芙蓉園,這是大采選的第一場篩選,過不了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一曲定勝負,猛然間回神,李治心中得意盡去,竟忍不住喟然一聲嘆息:“何德何能啊。”

“樂——起——!”

紫雲樓中的人並沒有因為李治的感慨而中斷採選,留下的七十多名女子開始一一上前奏曲,每人只有半盞茶的時間來讓這些樂師祭酒們評分,和後世的達人秀倒是非常想象,只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