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車伕回答說:“我事先準備好的。”
國君又問:“你為什麼會事先做好這些準備呢?”
車伕回答說:“我是專替大王您做的準備,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飢、解渴呀。”
國君不高興地又問:“你知道我會有逃亡的這一天嗎?”
車伕回答說:“是的,我估計遲早會有這一天。”
國君生氣了,不滿地說:“既然這樣,為什麼過去不早點告訴我?”
車伕說:“您只喜歡聽奉承的話。如果是提意見的話,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愛聽。我要給您提意見,您一定聽不進去,說不定還會把我處死。要是那樣,您今天便會連一個跟隨的人也沒有,更不用說誰來給您吃的喝的了。”
國君聽到這裡,氣憤至極,紫漲著臉指著車伕大聲吼叫。
車伕見狀,知道這個昏君真是無可救藥,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於是連忙謝罪說:“大王息怒,是我說錯了。”
兩人都不說話,馬車走了一程,國君又開口問道:“你說,我到底為什麼會亡國而逃呢?”
車伕這次只好改口說:“是因為大王您太仁慈賢明瞭。”
國君很感興趣地接著問:“為什麼仁慈賢明的國君不能在家享受快樂,過安定的日子,卻要逃亡在外呢?”
車伕說:“除了大王您是個賢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國君都不是好人,他們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國君聽了,心裡舒服極了,一邊坐靠在車前的橫木上,一邊美滋滋地自言自語說:“唉,難道賢明的君主就該如此受苦嗎?”他頭腦裡一片昏昏沉沉,十分睏乏地枕著車伕的腿睡著了。
這時,車伕總算是徹底看清了這個昏庸無能的虢國的國君,他覺得跟隨這個人太不值得。於是車伕慢慢從國君頭下抽出自己的腿,換一個石頭給他枕上,然後離開國君,頭也不回地走了。
最後,這位亡國之君死在了荒郊野外,被野獸吃掉了。
如果一個人只愛聽奉承話,聽不進批評意見,又一味執迷不悟,一意孤行,那後果將是十分可悲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八章:大道廢
第十八章:大道廢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國家混亂,有忠臣。
筆者字面理解
大道廢,有仁義;
當大道難行於世的時候,才顯出仁義的可貴,大道普行的時候,反而現不出仁義在什麼地方,也不知什麼叫做“仁義”。就好像上古時代,人心純樸,順天行事,大道普行,到中古時代,大道就漸漸難行於世了,因此孔子看到大道就要廢棄的時候,便大力提倡“仁義”。這也是大道廢棄以後,才出現的“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一旦到了科學越發達,社會越文明的時候,人心越奸巧虛偽,到那個時候,人民也不遵守仁義道德了,因此,投機取巧,欺詐攻訐的事也就層出不窮了。
六親不和,有孝慈;
當六親祥和的時候,雖然有孝慈的人,但因為六親祥和,就顯不出有什麼孝慈。而且因為人人孝慈,則不知誰是孝慈,一旦在六親不和的情況下,倘若有人還能孝慈的事,這就難能可貴了,更顯出這個人的孝慈。
國家混亂,有忠臣。
有忠臣必有奸臣,但是在天下太平的時候,就顯不出誰是忠臣,誰是奸臣,一旦到國家戰亂的時候,奸臣則賣國求榮,忠臣便盡其無私之心,捨身報國,成為萬古不朽的忠臣之名。因此是“國家昏亂,有忠臣”。
筆者感悟
老子在本章裡透過幾種相互平衡制約的社會現象,闡述了一箇中國人的重要哲學觀點:任何事物都有其自由發展的空間,但是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