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皇上,雍國公、蔡國公、平原侯都已經到齊了,現在都在會議廳裡面等著陛下。”

“都已經來了?”皇上終於從地圖上收回了自己的視線。“那好,通知他們準備,我馬上過去。”

“是!”這位高階的侍從武官馬上站了起來,利落地轉身就離開了大堂,走向了偏廳的會議廳。

雍國公就是當今大漢朝廷的丞相王兆靖,是統領內閣的最高等級的大臣,也是整個華夏文官的頂點;蔡國公就是石滿強,他和紀國公陳昇、曹國公吉香一樣,也是大漢軍隊的元帥,現在節制著山東、河南以及湖廣和四川的大漢軍隊,最近因為一直在統領大軍平定四川,所以一直駐節成都,這次是特意被皇上調回來的;而平原侯則是陳宏,現在在內閣當中擔任閣臣,負責財稅一塊,號稱財相。

自從定鼎天下之後,新皇朝在皇上的一手設計下,沿用了舊朝一些制度的同時,也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了一些新的改革,文官制度自然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前朝政治的一個問題就是掌控政府實權的內閣和負責實際事務的六部脫節,使得首輔可以輕易獨攬大權,大多數閣臣找不到負責的具體事務只能淪為擺設、起不到輔佐作用,而六部則因為負責事務的大臣地位降低而行事常常掣肘,結果上下溝通不暢運轉不靈。

於是,新朝一建立,在沿用了內閣的同時,皇上也做出了將內閣和六部融為一體的決定。這樣,首輔大臣(官稱丞相、也有人稱其為首相)可以統攬全域性,而其他閣臣也可以在各自的職權範圍內施展拳腳,上下一體如臂使指。

不過,由於國朝事務繁多,所以六部也按照需要進行了相應的拆分和職權劃分,內閣的閣臣現在有十幾位之多。

比如戶部,它的職能就被拆分開了,戶籍和人口管理被劃分到了民政部裡面,其分管的閣臣號稱“民相”;而天下的財計稅收則被劃分到了財政部裡面,其分管閣臣號稱“財相”(平原侯陳宏現在就任財相),而商業貿易這一塊則被劃分到了商業部裡面,其分管閣臣號稱“商相”,現在由上黨侯周學智擔任。

至於皇上的妻弟,被封為衛國公的徐厚生,在定鼎之前就負責工業事宜,新朝建立之後,他也名正言順地成為了負責工業部的“工相”,負責全國的工礦和建設事宜。

在這樣一套新的政府體制之下,閣臣的地位開始和職權掛鉤,再也不至於出現前明那樣的首輔一手遮天而六部人浮於事的現象。

丞相總攬天下全域性、財相握有天下財計大權,這兩個可以說是朝廷當中最為重要顯貴的職位,如今這兩位年屆中年的重臣都已經被召來了,平靜地坐在偏廳的長條形圓桌椅的一邊,偶爾交頭接耳。而元帥、蔡國公石滿強則坐在圓桌的另一邊,他看著對面目不斜視,並沒有參與到這兩位內閣重臣的交談當中。

在前明時代,自從土木堡之變之後,不管地位多高的武官,在內閣首輔之前都沒有正坐的資格,甚至連坐的資格都沒有,所以這種場景當然不會出現。不過,自從新朝建立起來之後,皇上痛感前明由於賤視武人導致武人地位低下,以至於軍隊戰鬥力每況愈下的教訓,於是著意提高武人的地位,將軍隊的統御之權完全抓在手中,讓軍隊自成體系,不允許文官透過掌握升遷的方式來壓低武人的地位。並且,他多次賜予軍隊中的高官榮銜,以便給他們更有底氣維護自己的地位。

他並不害怕給武人以高地位之後武人會作亂,因為他知道,只要民心軍心在朝廷一邊,誰作亂都不可能得逞,極少有人會鋌而走險——而如果民心軍心盡失的話,就算武人不作亂,王朝又怎麼能保得住呢?

同時,正因為大漢刻意保持文武平衡的緣故,所以兩位內閣重臣也就沒有在議事廳當中主動與石元帥交談。

並不是因為他們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