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技巧與觀念,用以發現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並解決它,從而加入到推動人類進步的力量當中,以盡到我們作為人類的責任。
只可惜很多學佛的人總是學不到這一層意思,他們只是一些極簡的實用主義者,他們只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像使用一把防身警棍一樣使用佛法,他們對真正偉大的東西視而不見,而只揪住一些皮毛不放,我認為,他們並不是很好的佛教徒。
佛陀的影響
即使你見證了空性,並在行事中保持空性見,也只是相當於你學會了使用微積分及牛頓力學定律解決一些物理問題,那只是極簡實用主義,你只是個佛法使用者罷了。
我以為,佛陀與牛頓遠為有力的影響是,讓人類個體獲得一種至高信念,即,透過超人的努力,人類個體可以成為一名偉大的解決問題者。佛陀超越輪迴獲得解脫,象徵著在當時超越那個社會的智者們所面臨的最大的困難,看不到這一點的人,就沒有看到佛法中真正的奧義,他們不幸地迷失在空性見當中。
我以為,佛陀解決的問題,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問題,就如同人類觀念中所有的象徵性問題一樣,我們得到的信念的重點是在解脫與超越,我以為,佛陀已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那個象徵性問題,佛教因此從印度當時的其他宗教中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從佛法中得到啟示,首先是多半是關於努力的啟示,解脫或超越只是結果,它相對於輪迴問題的回答,佛陀的見解並不是一種終極見解,而是一種最頑強的信心的象徵,即,我們能夠解決我們創造出來的任何問題,而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無限的。佛陀的犀利之處,在於他發現我們作為人類是非常可貴的,我們擁有智識與體力,而我們可以創造性去運用它們。要知道,在佛陀時代,佛陀手邊兒什麼工具也沒有,僅憑內觀,他認為自己也有了解自己與宇宙的機會,並得到他的答案。
把佛教放到古印度的語境中,聯絡上下文做考察,才能不能割斷它與歷史的聯絡,只抱著經文看來看去,如同你反覆看牛頓的原稿,以現代知識及方法,指出其中不恰當之處,我以為,大乘發展了某些重要的佛教觀念,但大乘之後,佛教理論與實踐方法便沒有什麼新的進展,佛法中也再無新鮮血液注入。
在這裡,我要指出,內觀與親證,是古印度的文化方式,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相信人與神密切交往的雅利安人及其聖書《吠陀》,接下來是婆羅門教及數論派,《奧義書》和《薄伽梵歌》,這是所謂印度教的源頭,而印度教是一個宗教綜合體,在這個宗教譜系內部,不停地產生各種宗教運動,如大海產生數不清的波浪,耆那教、佛教、錫克教等等都是在運動中漸成為獨立的宗教,而印度教的主流仍在發展著,毗溼奴教派,溼婆教派及性力派,我們若是從大合唱的龐大隊伍中,只把焦點對準佛教,就如同離開音樂單談一首歌曲,必然地會導致我們對於印度人的信念的產生誤解,事實上,佛教與印度其他宗教一樣,都希望找到一種自然的、合理的方式來表達人類對世界的認識。
佛法在現代的機遇
當我們第一次把目光投向宗教時,必然的會有一種震驚,無論哪一種曾廣泛流行過的宗教,其中無不孕含著人類對於世界的深刻洞見,以及豐富的連帶文化。公元前五百年前與佛教並肩的耆那教至少有二十四個祖師或救世者,這些祖師每一個都與佛陀一樣,找到了實現目標的道路並達到圓滿,在教內,他們本身就是最終真理。
我們談真理,多半是在談人類的認識所能達到的限度,而在印度文化那一種限度之內,我們會談及內觀真理,談及我們積累的豐富的對於人類意識的實踐,只是兩千年過去了,而人類在這兩千年裡一天也沒閒著,他們從各個層面發現了更多的真理,而兩千年前的真理,就如同羅素所言,“那只是相當於小時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