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後若是見著了,一定說服他前來投奔!”
趙雲不知孫禮為何人,但既然馬臺都這麼說了,便點點頭,客氣地說道:“那就有勞馬兄多費口,將你那位孫姓兄弟勸往薊城。”
翌日清晨,趙雲給劉放留下兩百騎士,行色匆匆地率軍向西而去。
趙雲此次出來時所率的騎兵,皆出自鮮于輔營內,他們雖然不直接歸屬於趙雲統轄,但卻親眼見識過趙都尉在校場上“以一當百”的身手,所以發自內心的敬佩和服氣,對於趙雲不惜馬力的拼命趕路沒有太多怨言。
從雍奴前往安次六十里的路程,趙雲只用了大半天的功夫便已趕到,等到安次縣令聞訊出城相迎時,趙雲的馬頭都快要挨著安次的城門。
安次與雍奴的情形有別,這裡一直屬於劉虞的控制之下,公孫瓚雖然心中覬覦,卻也不敢派兵前來佔據。
趙雲本以為到了安次之後,催糧會變得輕鬆一些,沒想到情況居然比雍奴還要麻煩一些。
安次縣令告訴趙雲,齊周交待下來的徵糧數目已經完成了七成,但剩下的三成卻是死活收不上來,原因就是安次當地的幾家豪族大戶暗中勾結了起來,以種種理由和藉口拖延時間。
趙雲聽了之後,原本白皙的臉龐頓時一黑,立即讓這縣令在前帶路,直接帶兵朝最大的一戶豪族所在的鄉里殺了過去。也是巧了,這戶豪族居然跟趙雲是本家,也姓趙。
躲在塢堡內的趙姓豪族,忽然見到堡外來了一員殺氣騰騰的白袍將領,身後還帶著一隊騎兵,頓時心中有些恐慌,但藉著塢堡的抵擋,卻還存著負隅頑抗的心思。
趙雲立即命令安次縣令寫下一封書信,然後讓人綁在箭桿之上射了進去。
信上就寫了簡單的幾句話:守土禦敵,人人有責;雖為本家,法不容情。若不如數繳納糧草,將以叛亂造反論處,到時勿怪堡破人亡,妻離子散!
堡內趙姓族長豬油蒙心,接了通牒之後,依然無動於衷,甚至還加派家兵上了堡牆,一副誓與官兵死磕到底的架勢。
趙雲見狀,冷笑不語,帶著隊伍轉頭就走。
堡內之人見官兵撤走,還以為趙雲不敢殺本家,於是敲鼓打鑼,一片慶賀。
是夜四更時分,忽然有武藝高強之人潛入趙家塢堡,一口氣殺光了把守塢堡大門的數十人之後,悄悄地開啟了塢堡的大門。黑夜之中,原本撤走的官兵忽然返回,衝進塢堡後一番摧枯拉朽的殺戮,塢堡內的成年男丁被悉數斬殺乾淨,而那個做出錯誤判斷的趙姓族長也是被官兵砍下了頭顱,直接帶走。
第二日上午,趙雲讓安次縣令繼續在前帶路,又去了另外幾家意圖抵抗的塢堡。
當堡內之人看清縣令大人手中捧著的那刻人頭之後,再也生不起抵抗之心,急忙開啟塢堡大門,“歡迎”縣令大人和薊城來的趙都尉入堡“做客”。
他們現在終於認清了形勢,對趙都尉的耐性和殺心有了正確的認識。連本家的塢堡都能毫不猶豫地屠掉,試問趙雲還有誰不敢殺?
到了當日天黑之時,安次一縣的糧草籌集完畢,數目比齊周當初下達的任務多了四成。
到了夜裡,趙雲依然不在城內住宿,帶著士卒紮營於城外,以免驚擾城中百姓的安寧。
火堆旁邊,馬臺一臉不解地問趙雲:“敢問都尉,為何昨日在雍奴不對豪族下手,今日來了安次卻屠掉一堡?”
趙雲淡淡回答:“雍奴不比安次,我若在雍奴殺人,等於是將雍奴推向公孫瓚;安次乃薊縣西部門戶,歷來歸於太傅大人管轄,這些豪族不知感恩,妄圖挑戰大人威嚴,死不足惜!”
馬臺點頭,對趙雲這個說法深以為然。
安次事畢,趙雲將自己順手從雍奴“撿來”的馬臺留下,派給他一屯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