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此著更出乎劉裕意料之外,劉牢之愈對他擺出禮賢下士的姿態,愈代表他暗地裡有對付他的厲害手段。昨夜差點被陳公公幹掉的驚險情況,仍是記憶猶新。
坐在劉牢之左右下首的分別是吳興太守高素和輔國將軍竺謙之,在此堂內是劉牢之以下軍階最高的人,亦是劉牢之的心腹將領,其中他認識的還有劉襲、高雅之和劉秀武,都是北府兵的著名將領。
劉裕的目光往孫無終投去,後者微一頷首,似在表示明白他的疑慮,不過他亦看不通劉牢之的把戲。
何無忌側靠過來,低聲道:「逆來順受。」
劉裕心中感激,何無忌是劉的外甥,關係密切,該比其它將領更清楚劉牢之的心意,在這等情況下仍來提醒自己,非常夠朋友。
孫無終開腔道:「現在朝廷正值用人之時,下將認為該多予小裕歷練的機會。剛巧琰少爺正向我們要人,小裕又是琰少爺熟悉的人,故是最適合的人選。請劉爺考慮。」
這番話說出來,屬劉牢之派系的將領,人人瞼露不自然的神色。因為孫無終的話等於暗示他仍不信任劉牢之對劉裕的誠意,所以希望能讓劉裕到謝琰底下辦事。
反是劉牢之絲毫不介意,微笑道:「這是個好主意。」
劉裕對孫無終甘冒開罪劉牢之之險,提出這個建議,心中一陣感動,同時也知道劉牢之絕不會放自己到謝琰處去,事情不會如斯簡單。
果然劉牢之的心腹高素道:「劉大人經過連場大戰,長途奔波,已是非常疲倦。我認為該讓劉大人好好休息一段日子,乘機衣錦還鄉,與親人歡聚。這該是最好的獎賞,我也巴不得有這機會哩!」
眾將同聲鬨笑紛紛稱善。
表面看來,他比孫無終更體恤劉裕的情況。
劉牢之含笑點頭道:「確是更好的主意,小裕你有甚麼意見?」此話等若否定了孫無終的提議。
劉裕心忖敵人贊成的,當然要反對。自己孤身回京口,目標明顯,頓成高手如陳公公等的刺殺目標,還是留在廣陵隱妥點。
忙道:「卑職只是適逢其事,根本算不上甚麼成就,豈敢厚顏回鄉炫耀。請統領大人另派任務。」
他心知劉牢之怎都不會讓他得到謝琰的庇廢,索性抱著天掉下來當被蓋的態度,看他有甚麼對付自己的手段。
劉毅和何無忌都不敢說話,怕被劉牢之看穿他們和劉裕的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孫無終起不到任何作用。
劉牢之的另一心腹大將竺謙之欣然道:「朝廷不是向我們要人嗎?我認為劉將軍是最適合不過的人選了。」
孫無終、劉毅和何無忌三人登時色變,朝廷由司馬道子所控,如把劉裕交給司馬道子,與送羊入虎口有何分別?劉裕肯定不能活命。
劉裕則心中大罵,如此豈非硬逼自己脫離北府軍,逃往邊荒集當逃兵嗎?實在太卑鄙了。
孫無終忍不住道:「現在南方謠言滿天飛,把小裕和邊荒的天降神石硬扯到一起,已大招朝廷之忌,琅琊王怎肯重用小裕呢?」
劉牢之神色自若的朝劉裕瞧去,道:「小裕在這裡最好不過,就由小裕親自解說這件事,我上報皇上,以釋他的疑慮。」
大堂內靜至落針可聞。
劉裕頗有任人宰割的無奈感覺,更清楚只要說錯一句話,讓劉牢之拿到把柄,可治自己造反的死罪,誰也不敢為自己說半句好話。正容道:「我敢對天立誓,甚麼一箭沉隱龍,正是火石天降時這兩句話,完全是信口雌黃。隱龍確是被火箭燒燬沉沒,但卻是在被圍攻的情況下。兩件事確是在同一晚發生,但是否在同一時間則只有老天爺曉得。兩句歌謠出自荒人卓狂生之口,目的是令荒人團結在一起,是一種激勵人心的策略。豈知傳到邊荒外便變成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