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李元杜暹宋憬;還有兵部尚書張齊丘;戶部尚書王竣;後兩者都曾經鎮守朔方;算得上是出將入相的典範了。

而他們所要商討的;正是一件剛剛從嶺南傳來的訊息——有當地土僚造反;已經連陷四十餘城;而且其中賊首陳行範還已經稱帝;大封手下。

儘管相比大唐的北部;甚至西南;嶺南一直都是不受重視的地方;但這樣大規模的叛亂;仍然可以算得上是震動朝堂的大事。如今的大唐國力雄厚;面對這種不可容忍的叛亂;君臣的意見自然空前一致;然而;對於派誰去;一時卻各自有所分歧。

王君鼉固然已經戰歿;但新任瓜州都督張守畦;以及在朔方有聲有色的信安王李煒;甚至在河西的蕭嵩;在李隆基眼中都是可信之人;更不用說整個北方;有勇武之名的武將多如牛毛;但杜暹的一句殺雞焉用牛刀;他也異常贊同。想著想著;李隆基心裡就冒出了一個最合適的人選。

上次南方叛亂;楊思勖領軍勢如破竹;此番何妨再讓楊思勖前往?

他這麼想的;口中自然也這麼說。然而;對於楊思勖這位崛起於中宗時期的驍勇內侍;文官們在意的卻並不是他的驍勇;而是他出自宦官的身份。尤其是王竣和張齊丘這兩位起自朔方節鎮的昔日大帥;便異口同聲地說;朝中尚有人可用;更何況楊思勖已經功勳彪炳;不若磨練一下其他武將。見宋憬和杜暹李元也都表示贊同;李隆基想了想便站起身來。

“既如此;朕再斟酌一下。”

屏退了群臣;李隆基卻不想在紫宸殿中多留;信步出了這座內朝宮殿。自從興慶宮擴建完工;他越來越多的時間都會移步那裡。畢竟;相較於這座富麗堂皇舉世無雙;可卻留下了祖母武后和父親睿宗太多痕跡的大明宮;他從小長大的興慶宮潛邸來得親切。所以;這會兒他帶著高力士楊思勖等內侍由夾道前往興慶宮;在龍池西北面的沉香亭稍一停留時;他突然頭也不回地對楊思勖問了一句話。

“楊思勖;嶺南逆僚叛亂;你可有對策?”

這樣大的事;楊思勖作為如今內侍中最高品的;哪裡會不知情?對於打仗的事;他素來自負;想也不想地沉聲說道:“無需徵調北面兵馬;只消從桂州和嶺北發兵征討就行了。之所以被那些逆僚連戰連捷;也是因為嶺南沒有得力的將領;所以將熊熊一窩大家;某請纓前往”

見楊思勖說著說著就立刻開始來勁了;高力士暗讚一聲妙;卻見李隆基也面露欣然;他就故意為難地說道:“其實;這訊息一出;據說王大將軍也躍躍欲試。畢竟;他也好些年不曾帶兵征戰了;只能看著別人沙場建功;耐不住也是正常。”

楊思勖事先得了高力士知會;否則只憑這一句話;他非炸了不可。即便如此;他仍是悶悶不樂地說道:“他已經是統領北衙禁軍的主將了;和我爭這種苦差事於什麼?他若真的想去;那我也不是不能讓了他……”

李隆基聽得王毛仲竟然也有意領軍;不禁目光一閃;旋即便笑著說道:“王毛仲竟然也閒不住了麼?朕還以為他富貴日子過得不想挪動了”

“那是自然;誰不想建功立業;出將入相?”高力士用最輕描淡寫的口吻答了一句;眼角餘光瞥見李隆基果然面色微動;他便繼續保持平淡的語調;笑眯眯地說道;“要知道;兵部張尚書不是這兩年身體有些欠佳;此前還一度提過要致仕?”

只是短短的兩句話;就使得李隆基漫步興慶宮的興致為之大減。見天子不再接話茬;意興闌珊地背手出了沉香亭;楊思勖就對高力士低聲說道:“你這做戲會不會做得太過了?萬一大家真的讓那北門奴領兵……”

“大兄;我什麼時候坑過你?”高力士知道楊思勖與其說是渴求戰功;還不如說是渴求戰場廝殺;所以從來都不將其當成是在宮中的對手;而是敬禮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