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眼崔儉玄;心中不禁暗歎。

雖不是當年那青蔥歲月了;可崔儉玄仍然是執拗脾氣;認準的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可是;事涉丈夫和自己的嫡親兄長;她竟是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了

“我不想留京。”擰著臉好一會兒;崔儉玄才迸出了這麼一句話。見母親和長兄都遽然色變;他便索性開門見山地說道;“御史臺已經有妹夫王夏卿了;他這人比我識時務知進退;沒有郎舅兩人都在御史臺的道理。至於中書門下的拾遺補闕;我不過明經及第;和那些自負文采的傢伙廝混在一塊;鐵定沒兩天就要鬧翻了。至於尚書省六部的郎官;哪一個不是別人卯足了勁頭想要博取的;清閒的沒意思;忙碌的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我沒興趣”

“十一;難不成你又想去杜十九郎那兒?可他現在和當年不同;節度隴右大權在握;看似風光;卻也是眾所矚目;若你這個妹夫同在麾下;別人……”

“別人什麼?想當初張嘉貞還曾經讓陛下把嫡親弟弟調到鄰州來做官的呢;他怎麼就敢假公濟私?張說身為宰相;竟敢公然給自己那個當中書舍人的兒子一個上下的考績;更不要說他當中書令;兒子為中書舍人;這種直屬的上下關係豈不是更加不合規矩?如今我不過是想去隴右當官;怕別人說什麼”

崔儉玄一張嘴就是這麼一番大道理;把苦口婆心的崔承訓丨說得啞口無言。而趙國夫人李氏想到這次子當年便是如此脾氣;如今甚至變本加厲;嘆息一聲後便開口問道:“十一;你既是想去隴右;可有什麼具體的地方?”

母親這一鬆口;崔儉玄登時精神大振;連忙開口說道:“有;有最好是鄯州;不行的話;河州洮州廓州也沒問題;最好是縣令總而言之;比起在長安城受人悶氣;我在外任上頭的勁頭大多了”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七百六十三章 百事農為本

“讓杜郎上書;請求把崔十一郎調來鄯城任縣令?三師兄在信上是這麼說的?”

內寢之中;杜士儀看到王容在問出這麼一個問題時;那滿臉不可思議的樣子;他就知道;妻子和自己想到一塊去了。裴寧可不是別人;一貫冷靜自持;也不知道崔儉玄是怎麼用三寸不爛之舌說動這位三師兄的。想當初他在雲州的時候;因為雲州一地只有雲中縣一座城;故而為了和雲中縣互為犄角;同時分流人口;開荒耕種更多的土地;再加上可以扼守官道;加強物資轉運能力;所以他才請建懷仁縣;可即便如此;也不是他提出讓崔儉玄過來當縣令的。

是朝廷委派的那位縣令過於挑三揀四;竟然用墜馬受傷作為藉口;想擠兌他那妹夫崔儉玄接任此職;結果卻反而弄巧成拙

“不過;那時候在雲州;是因為上上下下不是我的友人;便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再多一個崔十一;那就顯得有些扎眼了。可既然是陰差陽錯調了他來;我當然高興得很。但如今在這隴右;我雖是竭力輾轉騰挪;把局面開啟了;可如果能多一個崔十一;那我就能多一條臂膀。唯一憂慮的是;在這種節骨眼上;偏偏蕭相國就在這時候辭相;我這一通上書之後;朝中三師兄也好;崔十一的妹夫王夏卿也好;林林總總各種人恐怕有得好忙活了。”

說到這裡;杜士儀從枕邊取出那一卷自己已經寫好的奏疏;對王容晃了晃:“人人都是貪圖京官安逸;且能夠入陛下青眼;可崔十一既一心想和我同舟共濟;就算興許會被人斥之為任人唯親;我也不能吝惜這一通陳情。鄯城地處湟水城更西邊六七十里;無論是兵出西海;還是到石堡城;也就是如今的振武軍;都必得經過此處;可謂是鄯州咽喉;絕不可失。只希望;這一次能夠成功把崔十一調來”

杜士儀既是如此說;而且連奏疏都寫好了;王容便明白;他心意已決。再加上她也很想念杜十三娘這個小姑子;沉吟片刻便低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