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此事交給了他和陳寶兒。等到二人先行離去,杜士儀吩咐岑參和王昌齡,將互市之事寫成奏疏渲染一番,然後呈送朝中,等兩人亦是走了,這才問起僕固懷恩和李光弼軍伍之事。
僕固懷恩是鐵勒僕固部人,李光弼是契丹人,兩人麾下兵馬,也幾乎都是蕃兵,此前來自朔方節度使府的兵馬,已經一撥一撥回歸。李光弼所部,一部分是杜士儀授意都播,從契丹和奚族拉過來的流離失所的這兩族流民,一部分是投效的各部族中,抽出來的兵馬。僕固懷恩所部則是夏州僕固部的嫡系,相形之下,李光弼身上的壓力更加重大。可正在盛年的李光弼對於能夠獨當一面相當振奮,軍紀軍容也好,弓馬軍陣也罷,全都力爭做得比僕固懷恩更好,因此兩個大將之間一直在較勁。
而僕固懷恩如今因破回紇之功拜安北大都護府副大都護,都知兵馬使,世襲金微府都督,歸義王,接替其父乙李啜拔成為僕固部之主。可他人卻在安北牙帳城任職,由次子僕固玢暫攝族主之責。他自恃資歷老,功勞大,對比自己年輕兩歲的李光弼總有些居高臨下的意味,相比他和郭子儀又是姻親,又是曾經同僚的關係,兩人的關係要冷淡得多。所以,這時候一一稟報了編練新軍的進展,因為李光弼提到軍紀的問題,僕固懷恩立刻就不高興了。
“如今安北牙帳城周邊,散居的牧民全都是最近才遷過來的,又想要安全,卻又不肯入城接受編管,我帶兵巡視時,難得和他們有些小衝突又有什麼大不了的?不打仗的時候,一味要求軍紀嚴謹,只會讓人都憋壞了!再說了,這些傢伙偷偷摸摸越界放牧,對安北牙帳城的規矩陽奉陰違,本來就該罰!”
李光弼卻寸步不讓地回擊道:“該罰也應該由安北大都護府出面,什麼時候輪到了軍中將卒自行其是?大帥,不是我苛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若不能從新軍開始整肅,日後散居安北牙帳城之外的牧民怨聲載道,這風聲傳出去之後,大帥此前的很多舉措就會被人視作為只是好聽而已!”
見兩個大將大眼瞪小眼,赫然相爭不下,杜士儀想了想便開口說道:“好了,你們也不用爭了。今日城中無事,光弼,你帶兵隨我出城巡視!”
第1068章 令行禁止
杜士儀建立安北牙帳城的初衷,是在漠北建立一個永久的據點,易守難攻的堡壘,同時方便軍民定居,儘可能減除惡劣天氣造成的影響。
然而,就和大唐腹地中的各州縣城固然居民眾多,可更多的人還是散居在鄉村一樣,安北牙帳城就算容納力極強,城中還有空地,但也不可能真的把所有人都收入城中居住。一座大城,多大的半徑內能夠容納多少人遊牧,杜士儀也許未必能夠計算得那麼精確,可他卻自有辦法。當年宇文融括田括戶的時候,除卻重用提拔了很多判官,還用了相當多的胥吏。這些人都是精通算學,可隨著宇文融倒臺,大多數人都被擱置,杜士儀早年間悄悄對宇文融那張名單上的低品官員做過一定安置,又透過在吏部的苗晉卿韋陟等人進行了一系列操作,連這些別人不重視的胥吏,他也透過吏學和流外銓做了很多手腳。
如今,他的手底下有整整五六十個這樣的胥吏,組成了一系列班子,從財賦、後勤、牧場輪換、牧草管理、城區規劃……林林總總各種方面,對整個安北牙帳城進行統籌分配和安排。即便不進安北牙帳城,而只是在距離城池幾十裡甚至數百里外遊牧的中小部族,他也劃出了相應的牧場水源,等閒不允許越界。而因為回紇一度遭受大敗,潰散的軍卒有不少淪落為馬賊,不少三五百人的小部落不堪其擾,搬到安北牙帳城左近居住的部落越來越多。
這些小部族對於安北牙帳城中規矩嚴明,打散居住的準軍事化管理很不習慣,可又想避開戰亂,因此也不求入城獲得能夠遮風避雨的房屋,而是繼續在周遭遊牧,住在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