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學校要加聘一名老師,張炳卿想到了青石庵的尼姑。
[婉拒]張炳卿沒有忘記武工隊政治指導員姚太如犧牲時的情景:他還留著藏在口袋裡的那張尼姑的照片,也記著姚太如希望這位尼姑還俗的囑託。
張炳卿想,現在有了這個機會,如果能請她出來擔任老師,也算是新世界給她的一點補償吧。
卻不料,張炳卿學了個三顧茅廬也沒有能夠把尼姑請動,因為這位尼姑的向佛之心已十分堅定。張炳卿反覆講了新的社會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生活和新的希望,她年紀還輕,沒有必要獨守青燈;也講到小鎮文化的落後,群眾對學習文化的熱望;最後還講到他與姚太如的交往及姚太如的遺願。
開始,尼姑端坐恭聽,默不出聲;繼而她婉言推卸,說自己已經不合時宜;最後,她接過姚太如留下的那張照片,看了後面的題詩:
我從永恆的大自然走來,
回到大自然的永恆中去,
當今世界讓我辜負了你,
我讓未來世界給你償付!
尼姑落下眼簾,沉思久久,只深深地嘆息了一聲;“阿彌陀佛,那個女中學生的塵緣盡了,她的心早已先故人而去!”
她告訴張炳卿說,姚太如是她的表兄,比她大四歲,小時候生活在一起,後來曾經熱戀過,她上中學時,姚太如進了大學,但她卻不願說及他們分手的情形,這仍是個外人難解的謎團。
[回憶]這些,姚太如生前也從來沒有向人吐露,張炳卿只記得那年在左青石山洞裡開會時,警察突然趕來抓人,他們摸黑跌跌撞撞地轉移,有人說青石庵的殿堂里正好藏身,準備翻牆進去,姚太如卻阻止了:“何必驚擾佛門清靜?”
他們就蹲在寺院後牆邊的水溝裡,有一路槍兵從他們頭頂的橫路搜尋過去,竟然沒有被發覺,直到警察們撤離之後,他們才摸下山。
事情過去了許久之後,武工隊露宿在大後山的荒坡上,姚太如還向張炳卿談到這件事,他說:“其實,許多和尚尼姑只是為了躲避人世間的煩擾才去寺院安身的,但是,這種清靜便能減輕留在心靈深處的痛苦麼?真是阿彌陀佛!”
姚太如選擇革命的原因,也許正是想要從根本上掃清這人世間的煩擾吧!
[返回]張炳卿又耐心對尼姑解釋說:“姚太如同志正是為著你,為著他人的幸福而走上革命險途的,有他和許多革命者的犧牲才換來了今天,你不應該辜負他的這番用心才是呢!”
“他的感情是最純真的。”尼姑抽了一口氣,才緩緩地說,“他是一個理想至上的人,可我──我去祭掃過他的墳墓了,我已是佛門中人,你們就讓我為他好好唸經拜佛吧....‘我將終生守著孤寂,在殘破的夢裡把你尋覓’!”
別人不會知道,這脫口而出的詩句正是尼姑在決定落髮時寫給姚太如的。
她此刻在想,既然姚太如現在已經抵達了生命的彼岸,也許他是真正地求得了永遠的解放,既然如此,我還能要求人們補償我什麼呢?
於是,她合掌胸前,唯有搖頭不語。
張炳卿沒有再進一步去勉強這位女菩薩,但是不能不為她憂慮:共產黨是無神論者,她要的這種孤寂與寧靜能夠維持下去麼?
當張炳卿與同事們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龔淑瑤的眼睛突然一亮,說:“這是婦聯的工作呀,你張隊長就讓我去試一試吧!”
[自薦]新官上任三把火。龔淑瑤比之張炳卿,自有她的精明之處,她更能掌握別人的心理和處境,也更能利用自己的身份。
就在這件小事情上,也足可以窺見一斑。果然,龔淑瑤跑了幾趟青石庵,尼姑便答應了出任小學教師的事。她究竟有什麼好的招法做通了尼姑的思想工作呢?說出來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