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和別駕的人選之後,劉和又做出了一個稍微出乎眾人預料的決定,他讓韓珩出任了治中之職。這樣一來,遼州內政方面的三駕馬車就算配齊了,至於其他的曹掾、從事之類佐官,則由趙該負責遴選和委任,劉和並不插手。
遼州暫時只有四州之地,分別是遼西郡、無慮郡、玄菟郡和遼東郡,雖然聽起來有點少,但若論疆域範圍,卻是比分割之後的幽州六郡加起來還要大上一些。光是一個遼東郡,就差不多有後世的遼寧一多半那麼大,而遼西郡雖然被分出了臨渝以西的五個縣,面積卻也是僅次於遼東,比上谷和代郡大了一倍不止。
右北平太守張瓚被調任到遼東郡擔任太守之職,雖然職務只是平調,但因為遼東郡的重要地位,實際上等於是再次擢升。
鎮北軍軍師田豫被委任為玄菟郡太守,那裡的位置十分關鍵,分別要跟鮮卑人、夫餘人和高句麗人打交道,劉和派田豫這樣一個懷金不受之人鎮守玄菟,絕對是知人善任,神來之筆。
無慮郡的太守將由鄭玄的高足國淵出任,雖然國淵此前只是擔任了新昌縣令,而且時間不長,但已經展示出了過人的才幹,這次屬於越級簡拔使用。
遼西郡的太守由“老同志”程緒出任,雖然帶著幾分照顧的因素,但因為遼西位於鎮北軍和度遼軍的防區之間,也是不容有失。
避禍遼東的四位名士,王烈出任了別駕,國淵出任了無慮太守,剩下的邴原和管寧兩人卻是無意為官,他們決定離開遼東,前往薊城的幽燕書院,一邊向大儒蔡邕和鄭玄求教,一邊充當蔡邕的助手,傳道授業。
內政方面的主要官員終於敲定,而軍事方面的人員卻在這之前便已調整到位。
度遼軍最終擴編至四萬人,其中騎兵一萬,步兵兩萬,水師一萬。劉和本來不想一下子把度遼軍膨脹到這麼多人數,但遼州的形勢實在複雜,沒有這麼多兵力,就無法同時防守鮮卑人、高句麗人和逃到樂浪的公孫度。幸好夫餘人比較馴服,願意繼續充當番邦小弟,而他們所處的位置正好將遼東鮮卑和高句麗人隔開,不至於讓這兩股勢力抱在一起威脅遼州。
徐晃接到新的任命之後,沒有一句怨言,立即將印信虎符交給鮮于銀,然後只帶一支人數不過兩百的衛隊趕往高柳赴任。雖然有些捨不得自己一手帶起來的隊伍,但徐晃明白即將接手的幽燕軍才是真正的強軍,今後還有更為廣闊的舞臺等著自己。
這次表現不俗的張南和張凱兄弟,用實際行動初步證明了他們的能力和忠誠,被劉和派給了鮮于銀,擔任左右副將。(未完待續。。)
第四三二章 洛陽百姓不好惹
話說遼東之事初定,劉和發現自己不僅無法從遼東抽調兵力前往冀州,居然還要給亟需擴編的度遼軍送錢送糧送裝備,這樣的結果讓劉和多少有些鬱悶。
不過,劉和知道這是擴張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情況,地盤越大,需要留守的部隊自然越多,看似可用之兵沒有暴漲,但實際上的戰爭的潛力卻在穩步提升。
這就好像做生意一樣,機動兵力是流動資金,而地盤則是固定資產。一個成功的生意人,手中握著的流動資金總是有限的,而固定資產的多寡則決定了這個生意人是小富即安還是富可敵國。
劉和雖然無法給遠在洛陽的趙雲和李嚴提供直接的支援,但他在前幾年費盡心機打下的基礎卻在關鍵時候開始發揮作用。
當年劉和率軍離開洛陽北上幽州時,曾經做下了三件事情,分別是“穩民心”,“壯民膽”和“教民強”。
劉和告訴洛陽百姓,自己雖然暫時離開洛陽,但他的心永遠跟洛陽百姓在一起,他麾下數萬披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