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積現錢,每年分兩期,即在需要播種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願原則,由農民向政府借貸錢物。收成後,隨夏、秋兩稅。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歸還穀物或現錢。青苗法使農民在新陳不接之際。不至受“兼併之家”高利貸的盤錄,使農民能夠“赴時趨事”

這也很好,不象某些百姓活活被利滾利錄削得家破人亡。雖然利率還很重。但就因為這還很重壞了事,這將會為國家帶來大量收入。

於是強行攤派,有許多百姓根本就不需要這筆貸款。還有下邊的官吏。巧立名目,這樣算那樣算,把利率提到部以上。國家富了,或者暫時收入多了,小老百姓全部破產。

這也是石堅不同意銀行強行攤派的原因。而且他也硬性做了規定。利率百分之十五就是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就是百分之二十。

不要搞其他的花頭。如果發現,一拳從嚴處理。不能不說,那個歷史上的小安子,給石堅帶來許多啟示與警告。

然後是水利法。雖然司馬光說勞民傷財,這也是王安石變法中少數另人齒詬的地方。某種程度上。是勞了民,可在國家集中領導,開挖河渠,充分調節,對百姓的未來將會有很大的好處。

第四就是保甲法。熙寧三年頒行。各地農村住戶,不論主戶或客戶,每十家(後改為五家)組成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凡家有兩丁以上的。出一人為保丁。農閒時集合保丁,進行軍;夜間輪差巡查,維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壯丁接受軍,與正規軍相參為用,以節省國家的大量軍費,又可以建立嚴密的治安網,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編制起來,以便穩定封建秩序。

很好。可是小安子衣食無憂。卻忘記了老百姓不是一天到晚閒得無事做。於是隨你怎麼玩吧。讓他一整全國整出六百多萬保丁,而且自七冉錢集丸本來一玉到晚幕死聳並的廣這純是膳行騰,這些保丁保家衛國?扯!

第五,就是免役法,又叫募役法。規定由州、縣官府出錢僱人應役。各州、縣預計每年僱役所需經費。由民戶按戶等高下分攤。募役法使原來輪流充役的農村居民回鄉務農,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官薦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可是當官的叫你做事敢不做。於是差役不減,農民再次增加一次稅務。

千家萬戶再次受苦受難。

除了這些,還人任子法、市易法、保馬法、方田均稅法、將兵法等等。這些變法,都有一個特點,本意是好的,但都沒有顧及實際,或者叫痴人說夢。國家暫時錢是多。可是宋朝卻開始正式的走下破路了。

可是改革必須得立即實行。一是錢少,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因此錢貴物踐,這已經妨礙了正常的百姓生活。因此呂夷簡才大著膽子印了一回交子,卻捅出來天大的漏子。

二是本來宋朝各種稅務制度含糊不清,有些混亂。加上現在的變化。如象兩灣大陸,那就稅收,還不如叫收保護費。有的地方免一年,有的地方免兩年,還有的地方不知道如何收稅。現在全部靠靈活機動。這機動到最後,還是要出事。因此必須將稅務規範起來。

三是別看現在宋朝有錢,可一算帳還走出大於入。現在朝廷有錢。那是因為石堅的三次拍賣。從寧夏路龜茲路的土地礦山,再到南洋群島,再次京城後的一次拍賣。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十億貫出頭的進帳,那麼朝廷就是收入巨大,還是嚴重欠帳。因此要有一個方向。石堅不當宰相,可以東搞一下,西搞一下。現在不行,也得有一個預算。

石堅看著深思的眾人,再次提起筆寫道:“開源、節流。”

如果范仲淹在此,也許會明白一點含義。

石堅說道:“增加財政的措施無非就是這兩點。開源,就是開出新的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