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內心,臉上閃過幾分歡喜之色,正色說道:“皇兒當明賞罰,肅軍紀,整合北疆眾貴族的私軍。……韓軍之強,在於騎軍,其擅長偷襲、攻敵不備。是故,當興修城塞,緩與韓國騎兵正面交鋒,以防守為主。……傳聞韓國有十萬騎軍陳兵於疆域之外,每日消耗糧草無數,皇兒建議北疆的軍隊興屯田,給養邊戍駐防軍。此長彼消,徒耗韓國存糧……”
聽著趙弘宣侃侃而談,魏天子微微有些發愣。
雖然這個小兒子所提出的建議,談不上什麼奇思妙想的妙計,不過是在兵書被寫爛的東西,但不可否認,這個戰略方向是十分正確的。
韓國的軍隊太強大,因此魏國與韓國的戰爭,就是要靠拖、防、堵,魏天子自己也是這麼認為。
但一個剛滿十五歲的稚童能看到這場戰場的本質,並提出軍屯田給養邊戍駐軍、消耗韓國糧食,而不是毛毛躁躁地提出主動出擊,這很不簡單。
至少,眼前這個小兒子的確是在宮學裡學到了不少東西。
想了想,魏天子忽然開口道:“弘宣,你皇兄當年出征時,朕給了他三道金令,那麼現在,朕也給你三道金令。憑此金令,你可以調動北疆一概兵馬,若有不從者,以抗旨欺君論之。……你願肩負北疆督防副帥一職,為我大魏堅守國門麼?”
“皇兒……不,兒臣願意!”趙弘宣叩拜道。
片刻之後,趙弘宣歡歡喜喜地離開了,而魏天子望著前者離開的背影,眼眸中閃過幾絲譏諷意味的笑容。
二十幾歲的人了,終日裡就曉得爭權奪利,對國家、對祖宗社稷的熱誠,還不及一個十五歲的稚子……
不由地,魏天子又聯想到了此刻正帶著兵馬趕赴江東的八兒子趙弘潤。
他很清楚,那個被尊稱為肅王的八兒子,實則就是一個以當一個紈絝子弟為畢生夙願的混賬兒子,但為了他們魏國能在韓、楚、齊等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並且崛起發展,那個混賬兒子,此刻正帶著兵馬,千里迢迢地趕往江東,與齊王呂僖的聯軍匯合。
“沈淑妃,教了兩個好兒子啊……”
魏天子幽幽地嘆息道。
聽聞此言,殿內大太監童憲與三位中書大臣們面色微變,頗有些驚疑:這話,莫非有什麼深意?
然而,魏天子並沒有繼續這個話題,閉上眼睛略微思忖了片刻,隨即在龍案上鋪上一張紙,提筆寫了一個桓字。
闢土服遠、武定四方,謂之桓。
“童憲!”
“老奴在。”
“傳旨,冊封九皇子弘宣為桓王,擔任北疆督防副帥一職,輔佐東宮坐鎮北疆,為我大魏……守國門!”
“謹遵聖諭。”(未完待續。)
第622章:穿過宋郡
七月十五日,趙弘潤率領兩萬鄢陵軍、兩萬商水軍以及一萬五千汾陘軍,向北迂迴,來到了陽夏縣。
陽夏縣,是魏楚國界的邊域城縣之一,南側崎嶇淤泥的丘陵沼澤地帶,成為了魏楚兩國天然國界。
而在南側那片難以通行的荒蕪地帶基礎上再往東南方向,便是楚國的固陵,即固陵縣熊吾的封邑——確切地說,是幾乎囊括了渦河整個中游地段大片土地的封邑,與西南的平輿縣接壤。
據並不怎麼可靠的訊息稱,原本這片渦河一帶的土地,亦是屬於暘城君熊拓的管制範圍,但是在十幾年前,當時好大喜功的暘城君熊拓聯合魏國攻滅宋國時被魏天子擺了一道,以至於在楚國聲譽大跌。
而此時,熊拓的弟弟熊吾趁此向楚王進言,自告奮勇主動提出奪回宋地這塊本該屬於楚國的戰後所得,於是,楚王便將固陵封給了熊吾作為封邑,冊封其為固陵君。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熊拓對熊吾積恨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