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人力彌足珍貴,朱植還要靠這些家眷們給他帶來新的收益……

二月二十四日,是朱植穿越以來感覺最為空前忙碌的一天。

卯時也就是後世的五點,天還未亮,軍營裡就此起彼伏地響起羊的慘叫聲,一大群士兵正提著刀,興奮地殺著羊,雖說羊肉都要醃製帶走,但這羊頭、羊雜碎也是好東西啊,夠今天改善伙食的了。

遼西晚上本來就比內地冷。這羊一叫,周圍的人也都醒了,紛紛起來收拾東西。

凌海日出早,不到辰時,旭日東昇,大能已經帶領本部一千人馬護送二百輛老式騾車,載著二百名工匠和九萬斤生鐵、木料向廣寧進發了。

等到巳時,那四千頭羊已經被切成條塊,簡單醃製後,裝上一百五十輛新式雙騾戰車,由郭鎮帶領五百人馬護送走了。

到了午時,朱植也騎著高頭大馬,帶領王府一幫人和十輛裝有減震裝置的雙騾戰車出發了。

到了下午,盛庸帶著五百人馬護送四十輛雙騾戰車帶著五萬斤火藥和部分已經成型的火器出發了。

董興是最後走的。

他帶著剩下的一千多人馬和山東一百戶農民,趕著一千多頭耕牛出發的。士兵有的喊他牛千戶,有的喊他牛將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董興覺得儘管升了官,但還是比較鬱悶。

其實比董興更鬱悶的是張信張鎮長。

朱植沒給安排位置,也沒給他派大活,仍舊讓他駕著皇帝送的馬車拉著兩個小美女跟在隊伍後面,越走越鬱悶。

他心道:“那張石、大能都是一起來的,聽說都封了千戶,我這個百戶不提拔倒算了,怎麼淪為了馬伕?”

其實這還真冤枉了朱植。

朱植本來是給他留有位置的,但是惱火他辦事拖拖拉拉,就決定暫時給他晾在那裡,觀察觀察再說。

行走之前,遼王先和平易、盛凡和吳傑開了個短會,對留守人員、物資也作了安排:

“我給大家留了二萬斤鹽、二萬斤茶、四百頭耕牛、五百頭羊,軍糧也管三個月,後面的軍糧由戶部調撥。”

“我把自己在外歷練時遇到的種植高人宋有才和山東來招募來的一百戶農民留下來,幫助指導士兵們如何種田。魯王府來的工匠留下協助修建房屋、打造農具等器物,漁民留下來給大家打足十天魚後再到廣寧。”

“你們儘快完成二萬畝麥田的開墾,並在半個月內完成春耕,然後就著手凌海城的建設工作。”

“估計再過一到兩個月,左軍都督府批准成立屯衛的批文和兵部的委任書就要到了,晉王和山西方面可能還要送十萬移民人過來。凌海這邊可以從中優先挑選三千戶作為軍墾戶。等吳傑水師建好水渠,還可以再種一萬畝水稻。”

“今後遼王府不僅要在大淩河附近種植水稻,還要在廣寧周邊也種上水稻,把遼東變成魚米之鄉、塞外江南。”

“至於到時候會給你們幾個什麼官,我現在也不好作出具體承諾,絕對比現在的官大……”

你聽遼王把這前景描繪的多美,大餅畫的多圓。

平易、盛凡終於有了點信心,點頭稱是,不過表情還是有些敷衍。

大家覺得雖然遼王關於種植水稻的指導意見有些離譜,但等遼王走後,大家搞個變通,多種點小麥、雜糧,總可以吧。

其實,對於在遼東種植水稻,吃慣東北大米的後世人覺得簡單得不要不要的,可是在當時絕對是匪夷所思。

有意思的是,華夏先民在東北培育水稻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遼東、遼西都遺留有種植水稻的遺蹟。

到了唐朝時期,遼東的渤海國更是以盛產水稻著稱,而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