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之士,若能攝情歸性,並兩歸一,才復得先天真 水,水源至清至潔”,“先天真水”也就是真的活子時,這是 金丹一點的根基,所以學道的人,這個一發動,精神好了就 來真水,衰敗了就沒有。要“攝情歸性”,後天的妄想、欲 念都屬情,學道的人要能夠定得住,把它空了,才能歸到清 淨無為的境界。修道的到了這裡,本來昏昏迷迷,忽然精神 來了。一般人都在疲勞時去打坐,覺得蠻好蠻清淨,實際上 並沒有修行,因為這是休息。疲勞了當然清淨,雜念也沒有 了,沒有力氣妄想了,並不是工夫到了。那麼一般人何時下 座呢?坐到先天真一之水差不多來了,精神也來了,覺得我 差不多了,下來穿上鞋子,要打牌的去打牌,要做事的去做 事,所以永遠不會成道,永遠不會得定。因為在先天真一之 水來時,你穩不住,就不能“攝情歸性”,當然也空不掉。 這個時候空得掉就叫做空了,這叫做返本還原。

性與情合身歧一片

他這裡把做工夫的辦法告訴你,修道之士到這個境界能 “攝情歸性,並兩歸一”,把兩種歸併成一個。兩種什麼呢? 性跟情。理論上就是妄想空了,歸到本性上。這兩種作用, 在身上是神跟氣,神不動,神與氣兩樣凝結攏來,才能夠得 到先天的真水。“先天真水”這個時候“水源至清至潔”,妄 念一動,尤其是加上男女的慾念一動,這個水已經不清了, 先天一炁變成後天混濁之水,沒有用了。

“此時身心打成一片,不染不雜,自然表裡洞澈,有如 萬頃水壺”,到這個境界那是呆定的,不管你學顯教、密宗, 修止觀,修淨土,不管你修什麼法門,就是“先天而天弗 違”,呆定的法則。到了這個境界,先天真一之水來了,這 個時候身心打成一片,怎麼打成一片?雜念妄想沒有了,身 體感受也沒有。感受沒有不是勉強做的,如果一個念頭都不 想動,甚至什麼都沒有興趣,什麼都沒有意思,那變成枯木 了,那完了!那不是先天一炁,那個學佛叫做枯木禪,是邪 禪。真正身心打成一片是身心融為一體,春意盎然,這個春 意沒有什麼Se情的作用,只代表生機充滿。“身心打成一片, 不染不雜”,所以心如明鏡臺,那就一塵不染。那個時候, 告訴諸位,你想動煩惱動妄想都動不起來了!沒有煩惱沒有 妄想,是自然的,但是並沒有到家,這是第一步。張紫陽真 人在《悟真篇》上告訴我們,到了這個境界,“煩惱無由更 上心”,一個煩惱妄念都動不起來,沒有了!這個時候“自 然表裡洞澈”,拿身體來講,一片空靈,身體好像空了沒有 了,變成一個玻璃瓶子一樣^玻璃瓶子還有個玻璃,這個 時候連玻璃都沒有了。道家北派的丘長春真人,形容這個境 界叫水晶塔,身心變成水晶的塔,內外透明。

如果我們再嚴重地做個比喻,佛家的《法華經》,沒有 什麼佛學的理論,只莫名其妙地講了許多的故事。所以有些 知識分子不喜歡看《法華經》,因為就像是神話故事一樣, 可是他故事裡頭有東西。有一個故事,說到釋迦牟尼佛說 法,地下湧出來一個多寶如來的寶塔。多寶如來,你們做生 意的碰到他可高興了,那一定發財。他從地心湧出來,這個 塔是無縫塔,沒有門,進不去,打不開,多寶如來坐在裡 頭。因為釋迦牟尼佛說法說得好,他就叫釋迦牟尼佛進來坐 在旁邊,這就是分釋迦半座的故事。這個時候,所謂“先天 一炁”從地湧出,“表裡洞澈”,還沒有到達多寶如來那個境 界,可是有訊息了。

還有一個禪宗公案,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候,有一個女的 入定,佛就問小乘及大乘的弟子,誰能夠使她出定。文殊菩 薩、普賢菩薩,這些能力很強的,想盡辦法,無人能夠使這 個女的出定。諸大菩薩們束手無策,可見她的定力有多高。 後來一位罔明菩薩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