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不同企業之間的互補,從而構建起企業“生態鏈”。舉例來說,摩托羅拉要在天津投資設廠,那與摩托羅拉合作的物流公司、公關公司、廣告公司、諮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都要同步進入大陸,形成一個企業生態鏈。中國的手機生產商要與摩托羅拉競爭,就要與這樣一群全球最頂尖的企業展開競爭。

當今社會很多產品都是由材料供應商,製造商,物流商、零售商等等這些企業的支援和服務完成的,大企業不可能單獨完成企業生態鏈各環節的工作。企業生態鏈內的企業相互依存,專業分工。

發達國家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丹麥的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就頗具代表性。這個生態園區以發電廠、煉油廠、製藥廠和石膏制板廠四個廠為核心企業,其中一家企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另一家企業的原料,建立起“紙漿——造紙”、“肥料——水泥”和“鍊鋼——肥料——水泥”等企業生態鏈,既避免資源浪費,降低了治理汙染費用,企業也從中獲取了不菲的經濟收益,可謂“一舉多得”。

還有沃爾瑪和微軟,他們都不將注意力主要放在內部能力上,而是關注它們所參與的商業網路的整體特性。而且,它們扮演了這個“生態鏈”的網路核心角色,將商業網路視為一種有機的生態系統,而不僅僅是傳統的供應鏈夥伴的聯合體。這些結構鬆散的網路由供應商、分銷商、外包公司、相關產品的生產商或服務商、技術提供商以及許許多多的其他組織構成。這些網路影響著企業產品的製造和交付,同時後者也反過來影響前者。

在這些企業生態鏈中,成員包括核心企業、消費者、市場中介、供應商、風險承擔者等,在一定程度上還包括競爭者,這些成員之間構成了價值鏈,不同的鏈之間相互交織形成了價值網,物質、能量和資訊等透過價值網在聯合體成員間流動和迴圈。價值鏈上各環節之間是價值或利益交換的關係,或者說更像是共生關係,多個共生關係形成了企業生態鏈的價值網。

第二節 構建企業生態鏈價值網(2)

與生物生態鏈類似,企業生態鏈的特徵是,具有大量的鬆散聯結的參與者,每個參與者都依靠其他的參與者,以取得各自的生存能力和效果。生態鏈中的各參與者彼此命運攸關:如果生態鏈健康,那麼所有參與者都能夠繁衍生息;如果生態鏈不健康,所有參與者都會深受其害。 在可口可樂與匯源的併購事件中,長期致力於匯源果汁的朱新禮對整個產業鏈瞭如指掌,他深知這條產業鏈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產業鏈下游,匯源的銷售額遭遇瓶頸,連續好幾年都在20多億元徘徊,20多家罐裝廠的利用率不足50%。所以,他需要借船出海,選擇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品牌可口可樂不啻為最佳的選擇。二是產業鏈上游,中國水果上游加工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每年有2億噸水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工業加工,目前整個工業加工比例不到8%。面對這一巨大的藍海市場的誘惑,朱新禮迫切希望投入更多的精力。

所以,在收購協議達成的同時,匯源方面提出了可口可樂上游採購的約定。朱新禮希望將他熱衷的上游業務打入可口可樂的全球採購系統,並藉助可口可樂的採購系統向亞洲與歐洲部分國家輸出果汁原料。朱新禮希望賣掉果汁產業鏈下游的罐裝業務,將所有資源轉向上游的水果深加工,操盤全球果汁原料的供應鏈條,控制整個產業鏈的核心制高點。這樣,匯源不但避免了和可口可樂在果汁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反而和可口可樂構成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都成為企業生態鏈的成員,提高生態鏈整體的競爭力。

雖然最後商務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但朱新禮的這種整合整個產業鏈條、構建企業生態鏈的戰略思路值得很多企業學習和借鑑。

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