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這是不可能的。

沒有當了皇帝時,這些問題不需要思考;而當了皇帝之後,這些問題必須思考,必須解決。

做南宋的皇帝,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坐上那個位置開始,就面臨著一個選擇題,是戰還是和?

若是議和,必定是兒皇帝,必定是遺臭萬年;若是戰,必然是元嘉草草,倉惶北顧,接著再議和。

而不論是議和,還是抗金,都是失敗者。

議和者,是智者,他們看到了宋金之間差距,尤其是看到了宋朝內部各種弊病,土地兼併嚴重,黨派戰鬥厲害,各部協調不一等等。他們是清醒者,他們是智者,認識到了這些弊病不除掉,北伐可能失敗;可他們又是懦夫,沒有改變的勇氣,沒有果決的勇氣,守著半壁江山,得過且過。

抗金派,是勇敢者,卻短視而盲從。只是看到了北伐帶來的紅利,卻沒有看到北宋內部各種弊病。這些弊病不除,北伐必然失敗。打鐵還需自身硬,地基牢固,樓才能建得高。抗金派,往往是根基不牢,卻是妄想著建築百丈高樓,最後只能是失敗。

或者說,二者都是相似的:議和派,打算靠著議和,帶來充足時間,壓制內部各種弊病;抗金派,打算抗金,北伐,轉移矛盾,以北伐的紅利,消除各種弊病。

他們走的路不同,可又相似的,無力反抗,或是迴避內部各種弊病。

北宋有一個范仲淹,又有一個王安石,試圖靠著變法,觸及社會各種矛盾,從而變法圖強。可是到了南宋,再也無一個變法者,各種弊病越級越深,最後醫無可醫,治無可治,只能無奈死去。

ps:第一更到。今天加更。第二更在中午兩點左右。

第123章抗金方略

戰爭,從來不是單純的軍事力量的比拼。

戰爭,更多是兩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碰撞,是兩個國家經濟實力、科技水平、人口數量、國民意志、軍事動員能力、戰爭儲備、軍事力量等十幾個方面的對拼。而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度,側重點又各有不同。

匈奴大戰漢朝,突厥大戰唐朝,結果匈奴大敗,突厥大敗,這是因為漢唐農業為主,經濟實力,人口數量,遠遠的輾壓著匈奴、突厥。

而到了宋朝經濟實力,人口數量,完爆遼國,西夏、金國、蒙古,可是卻屢戰屢敗,這是因為宋朝軍事動員能力太差,強大的經濟實力,龐大的人口數量,並未轉化為強大的軍事實力。

迦太基是商業國家,羅馬是農業國,迦太基與羅馬的碰撞中,迦太基失敗了,這是因為迦太基的國民意志更為脆弱,戰爭持久能力更差,當戰爭損害了大商人的利益後,將被迫停戰,簽訂屈辱條約,儘管那時羅馬損失更多;

因而,提升國民意志很重要,這也是中國曆朝歷代,北方打南方稀里嘩啦,南方玩北伐,屢戰屢敗的原因。

明朝玩得是火器,火器花樣之多,水平之高,讓人歎為觀止;可是清朝,卻是玩著弓箭,水平落後。可是落後的清朝,照樣是完爆了玩火槍的明朝。這有說明武器很重要,可是人更為重要。

縱觀南宋建立以來,無非是走著兩條國策,一會是議和,一會是北伐。在議和與北伐的不同以意見中,南宋苟且偷生著,直到最後死去。

在議和時,往往被罵為喪權辱國;而在北伐失敗後,又被罵為軍隊無能。

其實,不論是議和,還是北伐,南宋一直處在亞健康狀況。一個亞健康的國家,註定是無法收復失地,註定是無法作為的。

南宋,看似有著強大的gdp,有著恐怖的整合國力,可惜一切都沒有用到刀刃上,恐怖的整合國力,也從沒有轉化為強大的軍事實力。

趙樸看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