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建康則又次之。”這句話再次顯示出了李綱軍事上的無知。
關中為上等,那是唐朝中期以前;在唐朝以後,則是上等變成了下等。在唐中期以前,經濟重心在北方,北方佔據著主要的人口,財富;南方只是配角。這時掌控了關中,等於是掌控了天下。
那時,關中的水土流水不太嚴重,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關中有著險要的地勢,人口密集。背靠著隴右,可以從中獲取良馬;又北邊依靠著河東,可以獲取北攻草原的主動權;南面的四川,又提供大量糧草,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最佳的定都之地。
可是在唐朝以後,尤其是在北宋末年,關中則是成為一處死地。
因為關中水土流失嚴重,糧食產量大減;而北方的隴右一代,又被西夏割據,失去了良馬之地,河東之地又被金軍佔據,此時定都關中,面臨著三面受敵,必死無疑。
定都關中,只會是落得三面受敵,既不能自保,也丟失了東南之地。
定都關中,只是下下策。
而定都建康,這相當於將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陝西等大片土地,拱手讓於金軍。而最可怕的是,建康,位於江南,是一代繁華之地,在奢靡的環境下,強兵會變成弱兵,雄才大略,會變成廢渣。
定都健康,這也是下下策。定都健康,意味著北伐成空影。
而定都襄樊一代,才是上上策,不僅可以連結江南,四川等地,更可以威脅河南,讓河南變成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趙樸看來,天下的形勢,襄陽、鄧州為上等,建康次之,關中則又次之。
…………
三議赦令,則是不赦免宋欽宗時代的臣子,有些打擊報復。這顯示出李綱心胸太差,氣度太差。
四議僭逆,要將張邦昌砍了,陳屍於市朝,以警戒亂臣賊子。這是打擊報復,**裸的挑釁不殺士大夫的準則。總之,李綱前面是砍倒了六賊,如今又是要砍張邦昌,又要開內鬥置人於死地的先例,也客觀上,為秦檜陷害岳飛,做了榜樣作用。況且,張邦昌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失去了他,金軍會在扶植一個,想要做到殺人誅心,幾乎不可能。
五議偽命,要嚴懲在偽周任職計程車大夫,或是投降金軍,失去氣節的讀書人。
看到這一條,趙樸只有一種感覺,李綱真是政治白痴,無可救要的白痴。如今金軍退去了,可誰知道什麼時候再度南下,此刻最重要的不是清算,而是穩定人心,緩和緊張的局勢,穩定壓倒一切。等局勢穩定了,再清算也不遲。
可這貨,竟然這時間搞清清算,時間不對,地點不對,場合不對。一旦搞起清算,打擊面太廣了,至少意味著上萬計程車大夫受到牽連。若是加上篡改事實,攜私報復,人數會更多。這不僅使穩定的局勢更加混亂,還造成朝廷不穩,一個不好,他這個皇帝也得垮臺。
六議戰,軍政荒廢已久,應該制訂一套新的紀綱,使賞罰分明。七議守,沿黃河及長江、淮河,安排抗擊力量以扼住敵人的要衝。
這兩條倒是說得很好,只是太簡略了,不詳細。
八議本政,政出多門,宦官、恩幸、女寵,都得以干預朝廷大政,要重用賢臣。九議責成,靖康年間提拔和貶退大臣太快,功效沒有明顯,應該選擇人才而長久任用他,以要求他成功。
這兩條,客觀上有得罪了許多人。
十議修德,陛下剛接受天命,應該有美好的孝悌恭儉之德,以與天下的期望相稱。這不是說我無德嗎?
總之,李綱的十議,或是空想難以現實,或是對軍事上的無知,或是得罪人,或是打擊報復,或是擾亂朝局。總之有用的一條也沒有,若是實踐下去,負面作用太大了。
這就是後世的那個被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