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黎建議將單兵訓練場放在雅薩克,蘇合建議將大學和研究院放在火茸城。
火茸城蘭馨是第一次聽聞,蘇合三言兩語解說後蘭馨明白了,火茸城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東京城”,或“龍泉府遺址”
上京龍泉府遺址位於黑龍江省寧安市,在寧古塔地區的荒野中,流人吳兆騫、方拱乾等人意外地發現了一座規模龐大的古城廢墟。傾倒的宮闕殿臺、遍地的磚瓦和高聳的浮圖石燈使人們感到震驚,這座古城究竟是什麼人、在什麼時期建造的呢?在代代流人留下的詩文中記錄的這座古城“宮殿猶存”、“墉垣宛然”,並稱這座古城為“火茸城”、 “古大城”、“東京”、“東京城”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東京”和“東京城”。
他們曾經推測這座古城是金朝的上京會寧府遺址,但這種說法沒有得到後人的認同。直到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清朝政府才將這座古城認定為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
蘭馨同意了,並要求建設校園的時候注意保護遺址,法拉第很喜歡古中國的建築,答應蘭馨只要真的能建成四季開花的室內溫室,他很願意留下來任教。
第一件事就是建成住宿的房屋,這是很重要的,現在蘭馨手裡暫時有200戶,500口人,其中男性青壯年200餘人,婦女100餘人,剩下大約160餘人的是老年人和孩童。
這裡大多采用一個很牛的流人的發明的建屋方法,此人名叫楊越,他帶人一起入山伐木,蓋成房子用樹皮蓋頂當做屋頂,這種建屋方式被當地人效仿,廣泛普及,一改當時掘地為屋的習俗,順便說一聲,俄羅斯也是這種房屋,不知道是不是從這裡流傳過去的,還是從那裡傳過來的。
蘭馨決定建成工業城鎮,這種房子現任不利於工廠廠房,更不利於長遠發展,畢竟山上就那麼些樹,砍完了怎麼辦?
蘭馨決定把水泥和紅磚燒製方法發明出來,再將俄羅斯和印度的鋼鐵能買的買,能偷的偷,蓋出鋼筋水泥框架結構的廠房。麻煩的是受限於蘭馨自己的冶煉技術,多層樓是不要想了,三層樓勉強可以。廠房都是一層樓的,三層可以作為員工宿舍。
寧古塔開墾土地暫緩一緩,蘭馨將這些人拉去了大布蘇湖,在大布蘇湖畔劃了一道線,男人們沿著這道線挖掘地基,先蓋村舍房屋。
男人們都去蓋他們要居住的房子,女人就為男人打下手,老人負責一日三餐,孩童撿拾柴禾。
蘭馨放棄了樹木建房,在水泥和紅磚製作出來以前,她只能入鄉隨俗,打土牆蓋房,好在這裡有大量煤礦,採用燒煤取暖絕對能行。
根據設計好的圖紙,一座座四合院形制,樣子又很像縮小了的福建土樓的建築漸漸拔地而起。根據設計,這種四合院小土樓坐北朝南,一個院子可以居住十戶人家,採用火炕火牆供暖,院子寬敞可以種植蔬菜和果樹。因為四周房屋均熱氣騰騰,院子裡也坐不住雪,蘭馨計劃中的塑膠廠建成之後,用塑膠攏住院子上空,到了冬天也可以種些青菜食用。
房屋建設熱火朝天,土地開墾也刻不容緩,4月份就是種植水稻的時候了。
水稻種植是在乾隆那裡打了包票的,非種不可,於是蘭馨決定將主要種植區設在遼寧。
遼寧歷來第一主要農作物為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第二主要農作物為油菜、馬鈴薯。目前看來,大清百姓明顯偏愛種植價格較高、效益較好的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另外,效益較好的油料、蔬菜和藥材等非糧食作物也倍受青睞。
受限於人手等原因,遼寧種植區主要還是種植水稻、玉米、大豆三種作物。東北遼寧水稻4月份席苗 5月份插秧 10月份成熟收割,為單季稻,眼下正好趕上種植。
然後是吉林,這裡也將成為主要種植區,種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