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往往還不知道!

寧向朗“撿漏”的很多人才大多是因為機遇不好、懷才不遇而處於落魄境況的;他在關鍵時期拉了對方一把;想的是將來關鍵時期能出現幾個神隊友。

沒想到這麼快就能派上用場。

不過這個獵頭公司發展了這麼多年;能“撿漏”的也都撿完;寧向朗也開始親自挑一些人。他的眼光不能說比得過傅徵天;但常年受傅徵天薰陶,看人功力也學了七七八八,倒也真挖出了幾個不錯的人。

這些人裡頭有些還太小,還呆在學校唸書;有些卻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混得風生水起——他們都不時地給寧向朗推薦幾個天分不錯的人。

這是一張很不錯的人脈網。

不能說寧向朗可以任意差遣他們,但曾經的“知遇之恩”和雪中送炭的援助,在他們心裡都是抹不掉的。只要不是太過分的事,寧向朗開了口他們肯定都會幫一把。

這件事是寧向朗一個人在做的,連傅徵天和李玉白他都沒提起過。一來是不好解釋自己怎麼總能那麼巧妙地“慧眼識珠”,二來是相對於傅家和李家,他家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雖然傅徵天他們不會在意這個,但寧向朗還是想靠自己的能力跟他們比肩前行。

現在寧向朗的識人能力也練出來了,“撿漏”業務也越來越純熟。所以寧安國一說出第一機械廠的困境,寧向朗就做出了決定。

有些事情已經可以搬到檯面上講了。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寧向朗的安排並沒有白費,他給第一機械廠攔截下來的“天才”叫毛三四,這名字有點不倫不類,其實是因為毛三四本來是雙胞胎,可惜他哥哥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那時候毛三四差點也去了,幸虧還是活了點來。撿回一命的毛三四被起名為三四,意思是要他連他哥哥那一份好好活下去。

毛三四在簽訂合同之後就加入了新型引擎的研發工作裡面,有著最新的技術、最充足的原料、最先進的車間,毛三四簡直像魚入海洋,只差沒甩著尾巴到處暢遊!

剛到的第一天他還是很乖的,老師傅們怎麼給他指引他就怎麼學,到了第二天他就不安份了,開始東摸摸西摸摸,別人吃飯時間他蹲在那裡,別人午休時間他還是蹲在那裡,痴迷程度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痴”本來就是天才的必要條件之一,正是因為他們都對某樣東西執著到茶飯不思的地步,才會在他們最有天賦的領域大綻異彩!

毛三四到第一機械廠的第五天,整個研發車間的氛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本來寧安國突然給蘇文鳳這邊搞來一個人就已經夠讓蘇文鳳的人側目了,結果這個毛三四還勤快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其他人哪肯落後!有人忍不住跟毛三四搭話,問他是不是有什麼想法,毛三四難得遇上這麼多老練的技術人員,一開始有點侷促,後來見大夥都挺友善的,也就放開膽子把自己的構想說了出來。

不說不要緊,一說嚇了別人一跳,這傢伙不僅把從西歐那邊引進的技術還原了大半,還準備在人家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大改!

所有人看向毛三四的目光都不同了,同時精神也都變得異常興奮,對於任何一個技術人員來說,掌握一項新技術以及開創一項新技術都是天大的好事,這代表他們賴以謀生的技藝又多了一樣,也代表他們的水平可以再躍升一個層次!

於是在毛三四的帶動下,整個研發小組熱火朝天地幹著活,“消化”技術的進度有了極大的進展!

蘇文鳳看到專案進展時也高興不已,找上寧安國說:“你哪挖來的鬼才,簡直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他的神奇思路就不說了,更要緊的是他那出類拔萃的帶動作用!本來我們專案組因為兩個老師傅被挖走已經變得死氣沉沉,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