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了多少論文、出版了多少學術著作,他們是市委組織部把他們請過來的,能給他們上課,是自己的一個運氣。

這些人可大多是市委組織部重點培養的後備幹部,說不定哪天就升到某個位置,如果印象好的話,提攜一把也未嘗可知。

古代的官員一般養幾個師爺性質的幕僚,需要的時候幫助捉刀,現代的官員也需要有理論修養的人才,像市直機關工委每年都要搞一個縣處級幹部年度理論學習心得文章評比活動,就算不去參評,市局領導每年也都得交一篇理論學習心得文章,這時候理論家們就派上用場了。

能夠幫助領導把理論學習心得表達出來,甚至形成特有的理論系統,並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領導在更高層的領導面前露臉,留下一個有思想、有創新、有能力的好印象。

黨校的老教授們偶爾在一起議論,還會提及某某高官曾經是黨校的同事,後來得到了某個曾經的學員賞識,跟了幾年之後,學員高升了,教員也就跟著一路官運亨通。

當然,某某高官的經歷是一種機緣巧合的特例。

一旦有了想法,這種師生關係就只能維持一團和氣。

絕大多數的黨校教授們還是得長期面對現狀,見得多了,也就慢慢適應了。我講我的,你聽你的。至於多少人聽,多少人又聽進去了,那不是我的事,是你自己的事。

都是國家公務員,黨和政府的領導幹部,大道理,他們比我們教授還懂。

既然懂,哪還需要我們再督促?不需要了!

縣處級幹部進修班的課屬於板塊式教學。

一個教授講課就講一上午,或者一下午,講什麼,怎麼講,都由教授自己掌握,只要不是太不靠譜,一般沒有人過問和追究。

付巖春看時間差不多了,就提議課間休息。

第279章 有奶便是娘

課間休息,教室裡便熱鬧了起來。

縣處級幹部都是來自各縣市區和市級部門的領導。

領導碰到領導,自然有說不完的話。

話題可能各式各樣,但主題只有一個:聯絡感情,疏通關係。

這種需求每個人都有。

市級部門領導到下面的縣市去,需要當地的書記、縣長出來陪陪,一來顯得自己很風光,二來吃喝住行有人安排;

縣市領導站在發展本地經濟的角度,也需要各市直職能部門多多幫忙,現在這年頭公事公辦也需要有熟人才能辦得快捷順暢,更何況多數的時候,往往要打擦邊球,為縣市爭取更大的利益,熟人好辦事;

市直職能部門之間,如果不是直接對口的業務部門,平時來往也不是很多,需要多溝通協調,日後彼此關照。別看現在沒有關聯,改天誰換個部門,正好就把自己管住了呢?

企事業單位的頭頭,別看花錢的時候氣比較粗,可在官員面前腰桿子未必就能挺得很直,說不定什麼時候生意上的事情就要人家審批核準。

總之一句話,山不轉水轉,日後會怎麼轉誰也說不好,但是,今天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進修目的轉到一起來了,當然要首先建立起無比深厚的同學友情。

來黨校參加縣處級幹部進修班,名義上這些縣處級幹部是來接受培訓的,但他們更像是來溝通談心、互通資源、促進交流、聯絡感情的,有什麼公事私事卡在人家手上,也順便來疏通疏通。

例如,西山縣的扶貧款被卡在市財政局,李喜良透過與季萍媛的溝通,就順利解決了。

官員們聚在一起,不管話題有多豐富,會很自然地形成一箇中心人物。

在單位上,這個中心人物毫無疑問是一把手。

縣裡是縣委書記,市直機關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