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戰爭回憶錄。歐陽毅以優美的文筆,將他曲折而傳奇的革命經歷娓娓道來,令人翻閱之下,不忍釋卷。《歐陽毅回憶錄》出版後,我很快買來,請歐陽毅簽名後予以收藏。

和毛澤東並肩作戰的井岡山同志(2)

2005年6月12日,96歲高齡的歐陽毅離開了人世。我參加了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告別儀式上,我拿到一份印著歐陽毅生平的冊頁。開啟這份冊頁,上面最醒目的一張照片,就是毛澤東親自題名的照片“井岡山的同志們”。

兩位將軍情深深幾許

兩位將軍情深深幾許:開國少將的簽名蓋章書

何正文和呂黎平是和我接觸較多的開國少將,何正文1955年即被授予少將軍銜,呂黎平則是在1961年由大校晉升為少將的。何正文是總參的老領導,呂黎平雖然一直在空軍工作,但他被借調到軍委聯絡組工作時曾經對我進行考核。他們的言行舉止,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對人民的熱愛、對軍隊參謀工作的熱愛,也使我更深地領略到這些開國將軍的情懷。

遲到一步,未及解救歌樂山英雄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

一曲紅梅贊,多少志士血。多年來,反映新中國成立前夕“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敵我鬥爭的小說《紅巖》,以及據此小說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歌劇《江姐》等,一直是我國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中膾炙人口的經典篇章。這個故事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創作的。大部分被關押在“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革命者,都在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倉皇逃竄之際被殘忍殺害了。他們萬分遺憾地沒能看到人民解放的那一天。

一直以來,談起這段歷史,人們總會欷�嘆息。但對何正文將軍來說,遺憾之情更感切身徹骨。“我們要是早到幾個小時,歌樂山的烈士們也許就不會被殺害了。”有一次,何正文對我們說。他的眼中噙滿淚水。

時隔幾十年,提起這段歷史,何正文還是如此動情,可見他的遺憾之情是如何之深,對革命同志的敬愛之情是如何之重!

1949年11月底,擔任第二野戰軍3軍團32師師長的何正文指揮部隊迅速接近西南重鎮重慶。24日,在長壩地區殲敵600餘人。27日,在重慶南岸殲敵4000餘人。30日,師主力攻入重慶,重慶解放。在重慶解放的過程中,何正文得到了歌樂山烈士慘遭殺害的訊息。

在重慶西北郊外的歌樂山上,方圓40餘里是所謂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何正文驅車來到這裡。只見這裡房舍稀少、曠無人煙、電網密佈、崗樓林立。在房前屋後,野地裡,池塘邊,遍地都是烈士的遺體,有的被五花大綁,有的戴著手銬腳鐐,有的還被捆綁在柱子上,而硝鏹水池裡的烈士遺體更被燒得皮綻肉爛,令人目不忍睹。

這些烈士都是在11月27日被國民黨殺害的,而此時,何正文的部隊已經打到附近。如果他的部隊能夠早到一些時候,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悲壯的歷史就會被改寫……

建國後,何正文除了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外,一直在四川工作,直到1973年9月底被調到總參幫助工作,1974年11月28日出任副總參謀長。何正文擔任副總長後,和李達副總長一起分管軍事訓練、防化和軍事外交工作,為總參系統的撥亂反正作出了貢獻。我由於從事的是軍事外交工作,因此可以說,何正文是我們的直接領導。在工作中,何正文謙虛謹慎,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5年3月,何正文從總參領導的崗位上退了下來。從此他有了更多時間從事他所喜愛的體育運動——網球。他常說,網球需要的場地不大,一架網子,一副拍子,一個網球就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