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了他國產電影票房之王的名號。

8000萬票房,除了去年的一部主旋律電影,因為全國各地的單位組織包場,取得了1億票房之外。目前,還真沒有那一部國產片,國內票房超過了《江湖》!

如果,王啟年是一個職業導演,專門拿投資者的錢拍片,那麼,他肯定是希望下一部片子的預算越高越好,這樣可以不斷的提升導演自己的身價。

但王啟年是小夥伴公司的老闆,不僅僅站在導演的角度考慮問題,他要站在小夥伴公司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此前的《西遊之大聖篇》、《江湖》為了保住王啟年每部電影投資不虧本的神話,已經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的盈利。

尤其是《江湖》拿下了國內票房冠軍,在東南亞的票房也不俗,但票房分成依然不賺錢。使得王啟年不得不把電影的續集版權賣掉,作弊一般的保持了他每部電影都能給投資人帶來盈利的神話。

但票房收入不能回本,讓王啟年一下子清醒過來,意識到“大片”的投資風險是相當大的。尤其是,國內票房市場才10億規模的時候玩投資成本數千萬,甚至上億預算的大片,其實,這和賭博差不多性質了。

正是因此,王啟年反而開始退後一步,新片《歌舞青春》,是小夥伴公司自己投資,預算也降低到了500萬元。

自降了新片的預算,其實演員和劇組的片酬,並沒有降低多少。

比如,黃曉明和陳坤這兩個同學,都是拿50萬片酬。對於黃曉明而言,基本是符合他的身價的。而對於現在的陳坤,50萬的片酬,則已經比他其他戲的片酬要高的多了。

至於girls參演是12人裡面,演主角的兩個拿2萬片酬。其他的每人拿1萬元。基本上,也沒人嫌少,要知道,她們現在還是很苦逼,在熬資歷的階段,每個月僅拿1000出頭的基本工資,各種演出的出場費基本和她們無關,廣告代言什麼的……貌似,還沒有紅到那個地步。

電影一開始,girls組合眾人嘰嘰喳喳,顯得很興奮。

劇組裡面的黃曉明和陳坤面對這麼一群少女,也顯得有點熱情,不斷的給她們講怎麼拍戲。

陳坤為了拉黃曉明入夥小夥伴公司,悄然說道:“小明哥,你看,小夥伴公司實力怎麼樣?要錢有錢,要名有名氣,要人也有人……”說著,他擠眉弄眼的說道,“美女數量,更是非常多哦!考慮一下,也來我們公司吧!”

“這個,我得考慮一下!”黃曉明其實已經有點心動了。

如果是在兩年前,邀請黃曉明加盟,他是不會考慮的。但現在的小夥伴公司的成功,已經是有目共睹。

即使是像一些影視行業的前輩,比如紫禁城影業、新畫面,貌似票房收入都遠遠不如小夥伴公司。另外,一些影視行業的新銳比如華誼、光線,也更顯得遜色的多。

而小夥伴公司也是影視文化行業,首個大面積的搞優秀員工股權激勵的公司。早起加入小夥伴公司,明顯是可以獲得分享公司的成長紅利。(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七章 鋪墊

王啟年版的《歌舞青春》劇情從主角孟吉的童年開始。而且,主角的童年,後續劇本里面,也會透過回憶的方式,不斷穿插進去。

所以,除了找黃曉明演成年時期的主角之外,還找了一個童星扮演童年時期的主角。

這個童星也是找了老熟人,張一山。張一山是1992年出生的小童星,早在《西遊之大聖篇》電影版的時候,已經與王啟年有過合作,這部片子再度邀請之後,張一山的家長姿態比較低,5萬片酬,就讓張一山參演。

實際上,張一山在《西遊之大聖篇》演過童年時期的孫悟空之後,迅速開始紅了起來,近幾年來接拍了幾十個廣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