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了,這都是後話,現在各方勢力最關心的還是看青徐軍怎麼返鄉。
怎麼返鄉?當然是乘坐晉國陽阿船廠新造的明輪船“千里高唐數日還”!
糜竺、陳登、王修、武安國、曹豹、孫觀等人同乘一船,帶著兩萬青徐士兵終於從谷遠碼頭起航了。按照一船可乘四百人的標準,搭載士兵的運輸船合計有五十條,但這一次晉國方面卻出動整整七十條運輸船,而負責整個運輸行動的人,竟然是水師提督太史慈!
第157卷 第1250節:明輪船橫空出世 (10)
按照趙興的指示,太史慈這次親自乘船將糜竺等人和兩萬青徐士兵安全送抵青州高唐碼頭。兩萬士兵上岸以後,在武安國和曹豹的統帥之下,兵分兩路,一萬人前往青州治所臨淄,一萬人前往徐州治所下邳。多出來的二十條運輸船上面,搭載的是銷往青州和徐州的一些商品,以及一些不可告人的武器裝備。
太史慈的船隊在高唐便會全部卸下士兵和貨物,之後他將和糜竺同行,繼續沿著黃河河道進入黃海,然後繞過東萊郡(山東半島),向南航行到徐州的東海郡朐縣(今連雲港市),在那裡將船隻靠岸,進入糜家的勢力範圍,秘密招募一批會水性的青壯,帶上糜家為晉國準備的大量物資北上,最終抵達泉州造船廠。
如此看來,這次的青徐軍返鄉之行,遠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呢!
第四九五章千里高唐數日還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水花拍兩岸。
從晉國上黨郡陽阿碼頭起航的龐大船隊,意氣風發地起航了。
七十二艘平底方頭、吃水適中的明輪運輸船,採用單縱隊的水上陣型,前後兩船相隔兩百丈,沿著水勢平穩的沁河航道一路向下,直到穿越河內郡武德縣進入黃河主航道之後,才改為雙縱隊的陣型繼續向東而行。
為什麼船隊不是從西河郡內的黃河河段直接順流而下,而是從東邊河窄水淺的沁水進入黃河河道呢?只因為上郡與西河郡南方的河東郡(歸司隸地區管轄)之間,有一處十分險要的地方,名曰壺口。此處的河道急劇收窄,水流洶湧,壺口瀑布的上下落差更是高達數丈,如果船隻從上游而下,到了這裡那真是有多少翻多少,絕無倖免之理。
沁水發源於上黨谷遠一帶,儘管冬日裡水流較淺,但到了春夏之交時,因為雨水充沛,附近的山洪全部匯入沁水,便可以託舉起較大的船隻來,正好方便青徐軍順流返鄉。
有時候,趙興忍不住在想,若是能將河東和河內二郡奪過來,那他就可以在大陽縣(今三門峽水庫附近)附近組建一支更為龐大的水師,直接在黃河之內行船,開創出一條金燦燦的黃金水道,從此不再受到沁水枯水期不能通航的困擾,將大宗的商品和物資輸入和運出晉國。
河東郡境內光是一個東西長達幾十裡的鹽池就已經讓他十分眼紅,如今又面臨著入河口甚至是入海口的難題,趙興好幾次都在暗自琢磨,是不是乾脆撕破臉皮,派兵武力佔據司隸地區黃河以東、以北的的河東郡和河內郡。
幸好,沁水雖淺,尚能行船,所以趙興還是勉強按捺住了內心的渴望,決定將發動戰爭的時間向後延遲,直到實在無法迴避的時候再說。
第157卷 第1251節:明輪船橫空出世 (11)
從陽阿段到武德入河口的這一段沁水,路程不過兩百多里,卻用去了南下船隊一天半的時間。原因還是水淺流緩,明輪船借力不夠,只能依靠運輸船尾部動力艙內的三十名壯漢腳用腳踏著前行,所以比較耗時。
等到船隊順利進入黃河之後,行進的速度頓時快了許多,有時候為了讓驅動船隻的壯漢們休息,夜間直接依靠水流也能行進很遠的路程。
就在船隊離開陽阿碼頭的第七天中午,太史慈